白癜风规模化治疗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201580.html
点击↑蓝色文字,
南京作为两宋时期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明初京师之所在,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我国金银玉器生产的重要基地和消费中心。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地区发现了宋明两代许多名门望族、王公贵族和开国功臣的家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金银玉器。本次展览展出了南京市博物总馆收藏的宋明时期金银玉器余件套,分冠服饰物、日常用器、陈设摆件、压胜吉钱几个类别,造型别致,工艺精美,代表了宋明时期我国金银玉器制作工艺的较高水平,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工艺美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珠摇翠舞
南京地区宋、明墓葬出土的金银玉器中,以首饰冠带等饰物最为华丽。这些饰物主要包括冠饰、发饰、耳饰、腕饰、指饰、扣饰、带饰、佩饰等,使用捶揲、錾刻、累丝、镶嵌、焊接、炸珠等多种工艺,技术精湛,设计奇巧,且因材施艺,寓意吉祥,充满了生活情趣。其中宋代首饰材质轻巧,追求意境;明代则以多色为美、以精微见长、以繁复为巧、以奢华为上。
金冠明代(公元-16年)
长8.7厘米,宽5.2厘米,高5.5厘米
南京江宁将*山沐瓒墓出土
说明:明朝官员燕居时用以束发的冠,常做梁冠状,此冠作五梁。冠两侧各錾刻一孔,使用时扣覆在发髻之上,用簪固定。
镶金托双龙戏珠纹 饰件明代(公元-16年)
宽5.2厘米,高5.2厘米
南京邓府山佟卜年夫人陈氏墓出土
说明:中央一颗血红色 ,两旁环以两条左右对称的金龙,似在抢夺那粒 制成的宝珠。背面中心是一如意云状金片,从旁边伸出八根金丝夹裹住 。使用时用小钗将其固定在发髻上,属于一种头饰。
菊花头金簪明代(公元-16年)
长11.5厘米
南京板仓徐达家族墓7号墓出土
说明:簪首用累丝技法做成委(wō)角方形,其上用细金丝盘出两重花瓣,做成一朵盛开的菊花。簪脚呈方棱形。
捶揲龙纹蘑菇头金簪明代(公元-16年)
长11.8厘米
南京板仓职业病防治所明墓出土
说明:簪首螭虎呈团形。簪体呈圆形,通体捶揲出二螭龙,一螭龙正面下冲,一螭龙侧身前奔,呼应生动。
嵌宝石金头面明代(公元-16年)
南京江宁将*山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说明:共六件,形制各异,每件均镶嵌红、蓝宝石,精巧华美,色泽艳丽,观之宝光璀璨,美不胜收。沐斌是明朝开国功臣沐英之孙,袭封黔国公,梅氏是沐斌的侧室夫人。
嵌红蓝宝石金耳坠明代(公元-16年)
长.厘米,宽1.2厘米,坠首长.2厘米
南京板仓徐俌夫人朱氏墓出土
说明:红蓝宝石的镶嵌部分类似茄形,应是明代《天水冰山录》中提到的“金厢珠宝茄耳坠”以及其他文献中提到的“天生茄儿”耳坠。
药神形金耳坠明代(公元-16年)
长10.厘米,宽1.8厘米,药神长5厘米
南京板仓徐达家族墓出土
说明:耳坠造型为采药仙人形象,上部为一六瓣花盖,花瓣内原镶嵌有宝石,现已不存;底端为花托,所嵌宝石亦佚。花托上立一荷锄背篓的仙人,头挽高髻,颈戴项圈,身着双层莲瓣纹饰衣裙,双手持飘带,飘带环绕其身,身后的背篓中露出一枝灵芝。
详情介绍:推荐:藏品寄卖,无需送实物!不成交不收费!推荐有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