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寺中施于禽鸟啄食的腊八粥
施腊八粥于贫民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皆于预日拣簸米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祀家堂门灶陇亩,合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者,用*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按《燕都游览志》,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民间亦作腊八粥,以果米杂成之,品多者多胜。今虽无百官之赐,而朱门馈赠,竞巧争奇,较之古人有过之无不及矣”。
祭灶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妇女于内室,扫除炉灶,以净泥涂饰,谓曰挂袍,燃灯默拜”。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二十三日祭灶,古用*羊,近闻内廷尚用之,民间不见用也。民间祭灶惟用南糖、关东糖、糖饼及清水草豆而已。糖者所以祀神也,清水草豆者所以祀神马也。祭毕之后,将神像揭下,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至除夕接神时,再行供奉。是日鞭炮极多,俗谓之小年下。谨按《日下旧闻考》,京师祀灶仍沿旧俗,禁妇女主祭。其祀期用二十三日,惟南省客户用二十四日,如刘侗所称也”。
正月里船上之灯饰
正月里木材铺之灯饰
正月里的荷车(手推车,贴有春条)
店铺之装饰
安挂纱灯
一般家庭祭神的摆供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届除夕,列长案于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圣之全图也。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苹果、干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谓之全供。供上签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宝等,谓之供佛花。及接神时,将百分焚化,接递烧香,至灯节而止,谓之天地桌”。“除夕接神以后,即为新年。于初次出房时,必迎喜神而拜之”。“京师谓元旦为大年初一。每届初一,于子初后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连霄达巷,络绎不休。接神之后,自王公以及百官,均应入朝朝贺。朝贺已毕,走谒亲友,谓之道新喜。亲者登堂,疏者投刺而已。貂裘蟒服,道路纷驰,真有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之盛,诚太平之景象也。是日,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及宝石等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肩舆簇簇,车马辚辚。百官趋朝,贺元旦也。闻爆竹声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无停。更间有下庙之博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击冰盏声,卖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良可听也。士民之家,新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楮帛毕,昧爽合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饫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庙,谒影堂,具柬贺节。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曰新禧纳福。至于酬酢之具,则镂花绘果为茶,十锦火锅供馔。汤点则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黍饦;酒肴则腌鸡腊肉,糟鹜风鱼,野鸡爪,鹿兔脯;果品则松榛莲庆,桃杏瓜仁,栗枣枝圆,楂糕耿饼,青枝葡萄,白子岗榴,秋波梨,苹婆果,狮柑凤橘,橙片杨梅。杂以海错山珍,家肴市点,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谓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车马喧阗,追欢竟日,可谓极一时之胜也矣”。
琉璃厂初市时的热闹景象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厂甸在正阳门外二里许,古曰海王村,即今工部之琉璃厂也。街长二里许,廛肆林立,南北皆同。所售之物以古玩、字画、纸张、书帖为正宗,乃文人鉴赏之所也。惟至正月,自初一日起,列市半月。儿童玩好在厂甸,红货在火神庙,珠宝晶莹,鼎彝罗列,豪富之辈,日事搜求,冀得异宝。而红货之内以翡翠石为最尊,一搬指翎管,有价至万金者。翡翠之外并重料壶,然必须官窑古月轩者方为上品,新料不足道也。盖玩好之物,风尚不同,乾隆间重珊瑚,贱碧霞玺。后又重碧霞玺。近更重翡翠石及料壶。风雅之士亦间有重旧玉者。笛头剑隔,古色盎然,而真伪殊不易辨。故予尝曰:物而能言,免去许多聚讼。盖指此也。至于旧磁一类,甚属寥寥,已多为外洋买去矣。谨按《日下旧闻考》,琉璃厂东有辽御史大夫李内贞墓,乃乾隆三十六年工部郎中孟水皓得其志石于土中,有葬于海王村之语”。
白云观前的风车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白云观建于金,旧为太极宫,元改名曰长春宫。明正统间重修,改名白云观。出西便门一里。观中塑邱真人像,白皙无须眉。……真人生于宋绍兴戊辰正月十九日,故都日人至正月十九日,致酹祠下,为燕九节。车马喧阗,游人络绎。或轻裘缓带簇雕鞍,较射锦城濠畔;或凤管鸾箫敲玉版,高歌紫陌村头。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归许多烂醉之神仙矣”。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白云观在阜成门外西南五六里,其基最古,自金元以来即有之。观内万古长春四字,尚传为邱长春所书。每至正月,自初一日起,开庙十九日。游人络绎,车马奔腾,至十九日为尤盛,谓之会神仙。相传十八日夜内必有仙真下降,或幻游人,或化乞丐,有缘遇之者,得以却病延年。故*冠羽士,三五成群,趺坐廊下,以冀一遇。究不知其遇不遇也”。“谨按《日下旧闻考》,白云观乃元太极宫故墟,内塑邱真人像,白无须眉。正月十九日,都人致酹祠下,谓之燕九节”。
人形之麦芽灯
贩卖元宵的摊子
元宵观灯之行列
鱼灯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自十三以至十七均谓之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每至灯节,内廷筵宴,放烟火,市肆张灯。而六街之灯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工部次之,兵部又次之,他处皆不及也(兵部灯于光绪九年经阎文介禁止)。若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亦稍有可观。各色灯彩多以纱绢玻璃及明角等为之,并绘画古今故事,以资玩赏。市人之巧者,又复结冰为器,栽麦苗为人物,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殊可观也。花炮棚子制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烟火杆子、线穿牡丹、水浇莲、金盘落月、葡萄架、旗火、二踢脚、飞天十响、五*闹判儿、八角子、炮打襄阳城、匣炮、天地灯等名目。富室豪门,争相购买,银花火树,光彩照人,车马喧阗,笙歌聒耳。自白昼以迄二鼓,烟尘渐稀,而人影在地,明月当天,士女儿童,始相率喧笑而散。市卖食物,干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亦所以点缀节景耳。又有卖金鱼者,以玻璃瓶盛之,转侧其影,大小俄忽,实为他处所无也。谨按《日下旧闻考》,前明灯市在东华门王府街东,崇文街西,亘二里许,南北两廛,即今之灯市口也。市之日,凡珠玉宝器以逮日用微物,无不悉具。衢中列市,棋置数行,相对俱高楼。楼设氍逾帘幕,为宴饮地。一楼每日赁值至有数百缗者,皆豪贵家眷属也。灯则有烧珠、料丝、纱、明角、麦秸、通草等,乐则有鼓吹、杂耍、弦索等,烟火则以架以盒,盒有械寿带、葡萄架、珍珠帘、长明塔等。自初八日起,至十八日止,乃十日,非五日也。至百货坌集,乃合灯与市为一处。今则灯归城内,市归琉璃厂矣”。
旧时过年节目中还有一项,就是“悬影”“拜影”,也就是悬挂祖先容像,供后世子孙瞻仰、礼拜。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条记云“岁暮官署封印,诸生散馆。送灶神后,扫除祠堂舍宇,糊裱窗槅,贴彩画玻璃窗眼,剪纸吉祥葫芦,还帐目,送节礼,谢先生,助亲友馈炭金,整齐祭器,擦抹什物,蒸糕点,炸衬供,调羹饭,治祭品,摆供献,雕茶果,神堂悬影,院内设松亭,奉天地供案,系天灯,挂琉璃”。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除夕”条也说“世胄之家,致祭宗祠,悬挂影像”。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二“宗祠塐像”条亦称“近世祠堂皆设神主,无复有塐像者,其祖先真容则有画像,岁时展敬”。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咸丰六年元日记云“连岁元日晴丽,年谷大丰……早起视先祖前供设,整衣冠祀神,拜先祖像,诣族中各家贺年,族人齐来贺年,诣宗祠行礼”。十八日又记“丙子,晴,甚煖。蚤起诣影堂拜曾王父以下栗主,归寝,卷藏曾王父以下像”。咸丰八年元日又云“皇帝咸丰八年仓龙集戊午,春王正月建甲寅,元旦戊寅,终日密雨,下午尤甚。蚤起祀神,拜曾王父母、王父母、先君子像,诣直河拜殿纂公、樊太君、太高祖父母及本生曾王父,本生王父母、大伯父、二伯父像,各本家贺年。又进城拜高祖父母、生高祖母像,及各房贺年,以雨不克徧。族人毕来,午赴家庙谒拜”。可见这一项节目,不分南北,不分京师、地方。
浙江永康程文德后人所持明礼部右侍郎程文德夫妇容像
缀文|乐浪公
图片资料来自摄影杂志《北支》年1月刊及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