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生活粽里见杨梅人民资讯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张存“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跟着宋朝的诗人戴敏《初夏游张园》,我都不愿意回到现实中来。乳鸭、池塘、酒、枇杷,这些词读得我满嘴生津,心花怒放。买了枇杷回来,是在晚上,还下着小雨。老婆埋怨我不懂生活。我还辩解,枇杷很甜,价格也实惠。女儿偷偷递话:晚上的东西以后别买,不新鲜。我一个人吃了几枚,甜的。有些已经熟透,看来我是不懂生活,老婆是生活家。“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枇杷落尽,杨梅尚红,端午就来了。上午去老街转悠,见有家店在卖碱水粽子,就馋了。扳扳手指,端午还有几天,先闻到粽香了,那就先尝为快吧。馋痨胚,是宁波的方言,意思是特别爱吃的人。是不是在说我呢。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老话说得地道。艾叶长高了,和菖蒲编成剑的样子,挂在门外,辟邪驱蚊。我每年都会买来挂,一直到来年的端午,买来新的,将枯了的菖蒲换下来,扔了。后来听人讲这叶子能泡脚。我让老婆女儿试试,效果不错,脚有了艾叶的香味。有些东西你不懂,没有关系,生活慢慢会教会你的。我觉得自己也有了生活家的样子。端午节的习俗其实不少的,挂菖蒲、香袋、钟馗像,吃咸蛋、赛龙舟、包粽子。我的一位裱画的朋友,曾送过我一幅钟馗像,我没敢拿出来挂,生怕老婆生气,她很执著有执念,我依了她。我尊重她。吃咸蛋的时候,就会想到汪老的《端午的鸭蛋》——是《故乡的食物》中的一节。老爷子的家在高邮,那里的咸鸭蛋是很有名的,油多。我每次读这段文字,馋虫就勾出来,心心念念要去买两枚来吃。老婆说我有病。心里抓狂的样子,其实挺形象的。汪老的文字淡淡的,可以下酒下饭,有味生活味,大道至简就是这样。文字又是有脚的,在心里爬过,痒酥酥的,很受用。可惜,我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坐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先生的诗很有带入感。用五色新丝线包的粽子,活色生香,令人食欲大增。包粽子,不仅要线,也要壳。以前一直不知道,包粽子的壳是哪里来的?有一回,去九龙湖烧烤。吃完了到山里走走。那里有一片竹林。我看见有人在竹林里捡东西。老婆的大姐告诉我,这是“箬壳”,包粽子用的。我才认识了。大姐说大的壳包两个,小的壳包一个,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她都会包,手巧得不得了。我也是在食堂待过的,见过包粽子,学过包粽子,可无论怎么努力,还是学不会。有些东西只能说无缘,我也就释怀了。很巧,不久前我在一个小山村,见到码得高高的“箬壳”,这些竹子的外衣已经晒干了,等着人来收。村民也是小小的创收。我闻到了妈妈的味道。苏轼有“时于粽里见杨梅”。节气很有意思,就如人,什么年龄做什么事,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来。果蔬也是这样。五月白糖搵粽子,夏至杨梅满山红,一边吃着裹满白糖的碱水粽子,一边想着杨梅李子夏白桃的趣事,那是什么滋味,一个字——美。就会觉得这人世间,如你所愿,是如此地安逸和舒心。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本文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jiaojinpana.com/bpfz/15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