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文/席宁
莽莽武陵山,铸就了土家人顶天立地的品格;滔滔乌江水,涤荡了土家人生生不息的情怀。这里山川秀丽,溪河交错,流泉飞瀑,古树苍劲,绿草如茵,是一块不可多得的 净地。
居住在乌江岸边的土家人,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民族特色十分鲜明。
“美食,依赖于环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原理,而沿河山羊,就是上天馈赠给沿河土家人不可复制的美味佳肴,是给生活在贫困闭塞环境下的土家人带来的一种心灵的慰藉。
沿河山羊长期放养于乌江山峡沿岸及麻阳河 自然保护区,水草条件几近原生态,人们都说:沿河山羊“住的是风景名胜区、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由此可见,这里生态环境的优越性和以食百草为主的沿河山羊品质之好。
沿河山羊是全国闻名的地方优良品种,有“味精羊肉”之称,以其肉鲜味美,膻味轻,富含赖氨酸和谷氨酸而驰名国内外,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有这么好的肉质食材,如何吃就得有一番讲究了。但是,恰恰相反,在我的记忆里,土家人对吃羊肉非常貌似简单直接,最普遍的烹饪方法就是全汤羊肉,羊肉下锅,辅以作料,一番猛火煮沸后马上开吃,土家汉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迈就展露无遗。
土家人对什么季节吃羊肉很讲究,夏季是绝不吃羊肉的,可能是羊肉营养价值极高的缘故。自古以来,土家人常常信奉“冬食进补,夏食遭殃”的说法。因此,只有进入立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时间,吃羊肉才开始盛行,或者是家里遇到有什么大事,才杀羊待客。其实,现在看来这完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羊肉属于温补食物,一年四季吃都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在我看来,全汤羊肉的制作比较简单,应该就是杀羊、去毛、烫皮,然后剁成小块上锅炖煮。其实,这样的制作流程只能算是纸面上的猜想,而当我真正看到一场全汤羊肉的制作盛宴后,我才明白,原来土家饮食文化中,藏有许多深邃的秘制良方。
在麻阳河 自然保护区,有一个被人们称为“羊妈妈”的田秀珍,她放弃了舒适的城市生活,离夫别子,只身一人来到海拔多米的中寨镇锯齿山林场附近,经营着她的亩草场,呵护着她的几百只山羊,每日以羊为伴,其乐融融。我们来到锯齿山的天然大草场上,这里千山如黛,绿意葱茏,天蓝水净,森林绿带。微风拂过,草色青翠的山坡上,羊儿奔跑。此情此景,让人心旷神怡,神采风扬。我好像忽然明白了,这个坚强的“羊妈妈”为什么会选择来到这里。
在田秀珍的羊场,我们见识了一场全汤羊肉的制作盛宴。“羊妈妈”田秀珍特意请来一位擅长制作全汤羊肉的大厨,从正在草场奔跑的羊群中拎出一只60多斤的山羊,宰杀后烫皮去毛,剔除内脏后,把装有秘制作料的布袋子放入全羊肚里,熏制1个小时左右,把全羊剁成块,连同洗净的内脏一道放入大锅里炝炒,然后往大锅里加入山泉水熬制。适时放入生姜、橙子叶、山奈、八角、食盐、陈皮等作料,从中午一直熬到下午,一锅味道鲜美的全汤羊肉便大功告成。
一大盆热气腾腾的全汤羊肉端上桌来,诱人的香味随风飘来,香气弥漫,顿时叫人馋虫蠢动,口舌生津。主人告诉我们,别急着吃肉,先来一碗羊肉汤,放上一点芫荽、葱花,缓缓喝一口,一股暖流直涌心头,味觉好像顿时被什么击中,瞬间弹起,神清气爽;再喝一口,鲜美的味道由心底升腾起来,犹如电流一般,迅速流过每一段神经末梢,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种独有的香味儿,感觉汤里有山泉水的纯净、花的妩媚和草的芬芳。迫不及待地再舀上一碗羊肉,羊肉色泽*亮,刚一入口,美妙的感觉便充斥于唇齿之间,叫人欲罢不能。吃起来皮脆肉嫩,味道鲜美,回味绵长,感觉蕴含着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和时间的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种是情怀,哪一个是滋味。
全汤羊肉之所以色香味俱全,主要是通过用柴火“煮”这种烹饪方式,能够在烧和烤之外找到另一种让食物变熟的方法,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除了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外,还得益于山羊这个食材的优质,得益于沿河水草丰美和几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这些得天独厚的环境孕育和造就了沿河山羊的独特性和地域性。
制作全汤羊肉这道美食有几个秘诀。至于秘诀在什么地方,出于商业机密,熬制羊肉的师傅和我们打起了马虎。只是说了几个要领:要先去掉羊肉的膻味,但又要保留羊肉的鲜味,要掌握熬制的火候,要选择加入佐料的时机等等。
现在,全汤羊肉也成为了我们沿河各大餐馆的招牌菜,县城几个专营羊肉的馆子生意也十分火爆。沿河山羊也因其历史悠久、皮肉兼优和独特的地理标志而声名远扬,成为沿河的一块“金字招牌。”
如果来沿河旅游,没有去游览乌江山峡和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那说明你不知道沿河的“看点”,如果来沿河品尝美食没有吃上沿河全汤羊肉,那说明你没有“口福”,错过了一次与美食在舌尖上舞蹈的机遇。也等于你的沿河之行留下了不少遗憾。如果是这样,下一次沿河之行,走过路过,千万别再一次错过。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随着城市的扩容,交通的发展和时空距离的缩小,各种特色食物不断涌入并挤进我们的生活,而一些传统饮食却渐渐隐去和流失。时至今日,全汤羊肉这种传统的美食依然被顽强地保留下来,并正以它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走出大山,走出沿河,进入人们的餐桌,让平凡的生活被咀嚼得有滋有味,感觉心里有一种温暖直接抵达心窝,暖暖的……
(本期图片由:田茂昌、何雄周、文波、席芬芳、肖玉叶及网友提供)
审:张玉*
编:席芬芳
杨清
付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