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西双版纳
中国大陆少数没有冬天的热土。
清新的热带丛林气息迎面扑来;
一手抓住高空垂下的古藤,
迈过长满木耳和蘑菇的腐朽树干,
踩在由青苔包裹的石头上,
拨开藤蔓,
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欢快流淌。
逆流而上,
少数民族村寨在丛林中若隐若现,
一阵欢快的笑声,
原来是背着竹篓的妇女们采茶归来。
来吧,
和自然客一起投入西双版纳的怀抱!
不过!
余队长说了,
太热门的景区不去!
我们去 异域文化和自然特征的地方
(以下图片由余队长在踩线中手机拍摄)
溯溪!顺流而上直到溪水源头,这才是探秘丛林最有效的科考方法?
我们请到了当地研究猴群的刘老师做向导,他是西双版纳探险俱乐部的创办人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地理》行走湄公河的向导、他为《美国旅游杂志》制定徒步路线、我们的溯溪路线就由他来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西双版纳最核心的“沟谷雨林”。
你分得清乌木和腐木吗?这里的腐木因地质钙化、长期水流冲击,变硬并发光发亮,很多人用它冒充乌木。
西双版纳特有和稀有的植物中有望天树、红光树、云南肉豆蔻、四薮木、*果木、胡桐、美登木、三尖杉等等。这里生物种群极其丰富。这是植物的 ,更是学习植物知识的重要据点。
下面这种灵芝被可是做装饰的天然材料,不管过多久,即使干了它的颜色不变、不会掉落。
想像贝尔·格里尔斯那样在雨林求生吗?仔细看了,下面是高明的建筑师——螃蟹,它的洞穴分为出入两个口,必须要用聪明的捕食技能才能捕获它,因为它在地下的洞穴深达一米。
野生蓖麻。这是已经被禁止园林种植的植物,这就是古代武侠小说中常常说用来只做“无色无味”的*药原料。爱看连续剧的妈妈可能知道《甄嬛传》中也有人用过此*。不过放心,我们只会让孩子们观察和分别清楚,因为他和公园中的“八角金盘”实在太像啦。
这个营中我们还要见识好多“稀奇的萌货”!比如下面:你确定能分得清哪是树枝哪是虫?右边的是尺蠖,尺蛾的幼虫,伪装成树枝,以吃茶树叶为生。
一个好问题,创造一个科学家!是滴,有没有想过?下大暴雨的时候,为什么树叶没被大雨打穿?
余队长这张图说明一切。雨水从叶子 集中和加速流下,这是就植物的“滴水叶尖”设计。其实这样的智慧,我们人类也在向大自然学习,比如当地哈尼族民居的屋檐和我们日常的水壶,都是由此得来的灵感。这就是大自然的智慧……
活动亮点
1和当地猴群研究老师一起探险沟谷雨林:探寻未知是人类的天性,探险猎奇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而身居钢筋水泥森林里的孩子更是不知探险为何物,穿越沟谷雨林更是不可想象的事。我们让每个孩子融入雨林,让雨林成为我们成长的乐园,让这片雨林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打上耀眼的烙印。
2与传统手工艺人学习(制普洱茶/编藤条凳/做陶器/造纸):在这里,没有超市,没有购物中心,只有当地少数民族勤劳的双手,这双手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当你看着现做的香喷喷的竹筒饭、看着芭蕉叶当桌面的桌子、看他们亲手造出的纸包起亲手采摘的茶。孩子们会懂得利用大自然,懂得放飞想象的翅膀,这里也会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超市!
这次我们将和孩子一起:
√亲手炒制属于自己的洱茶饼
√用传统方法制作一张纸包裹茶饼
√编制一条可以带走的藤条凳
√到中国 文化村体验做陶器
3异域风情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活生产方式,也就诞生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明。我们亲身融入他们的生活,参与他们的劳作,感受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对于孩子们的认知,思维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与触动呢?通过在村寨中的观察,与当地老乡的交流,领队的讲解,去全面地了解傣族的生活习惯。
4观察不同的建筑风格学习设计:傣族村落都在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湖沼四周,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这里的建筑一般是竹楼木架,上以住人,下栖牲畜,研究一个地方的地理与气候是怎样影响人们生活环境的。
5体验少数民族的独特食物:西双版纳地区潮湿炎热,野菜与昆虫种类繁多,当地人习惯用昆虫为原料制作风味菜肴和小吃,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粉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这是当地人与自然“平衡相处”的一种选择。
具体行程活动安排
DAY1开营仪式/参观总佛寺了解异域建筑
上午:到机场接机,入住西双版纳的酒店。
午餐:食用傣家菜
下午:17:00~16:00开营仪式,
晚上:乘坐大巴车参观总佛寺。(总佛寺傣语称为洼巴洁,是西双版纳佛教信徒朝圣的中心,解放以前是西双版纳地区 统治者及其土司头人拜佛的圣地,也是西双版纳佛寺中等级 的佛寺。)而我们主要是让孩子们在这里了解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为第二天建筑课做准备。
DAY2 茶村采茶制普洱饼
上午:到“南糯山”的村寨制作普洱茶。(南糯山是 的古普洱茶山,满山都是成百年的古茶树,这里出产非常优质的普洱茶原料。)进入哈尼族村寨,徒步参观“百年的古茶树”,跟当地茶王学习制作可以带回家的茶饼。
午餐:在寨子食用“哈尼族”风味餐饭
下午:建筑与设计课(研究当地地理环境与气候建筑的关系,研究当地的器具,了解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走访哈尼寨子民居、观察参观当地建筑,并了解他们的建筑风貌与气候、地理的关系;
·去观察村民的使用的各种“农具、藤条编织的家具、生活用品等”从而研究大自然对人们生活影响。
晚上:举行篝火晚会,与当地村民同游玩,学习哈尼族传统竹杆夹脚舞,孩子们还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晚上住寨子的民宿。
余队长的话
“了解一个民族 的方法是了解他们的建筑和生活用具。在下午的设计课中,主要引导孩子观察生活。除了需要做笔记外,建议孩子们带上相机,可以做图片记录。
DAY3造纸包茶饼、编制藤条凳
上午:去最傣族村寨学造纸带孩子学习造传统的纸,让每个孩子把自己制作的纸,用于包前一天制作的普洱茶饼。
午餐:自己制作并食用竹筒饭
下午:编制藤条凳这里有十分丰富的竹木资源,当地人特别擅长竹篾藤条的编织工艺,孩子向当地老师请教技法,编制可带走的藤条小凳。
晚上:回城入住酒店
DAY4深入热带沟谷雨林溯溪
上午:带领所有营员和老师,前往热带沟谷雨林地带进行自然科普讲解与徒步。溯溪,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克服地形上的阻碍,穷水之源而登山之巅的探险活动,我们会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由专业人员带领一起感受大自然的奇迹。
午餐:带上干粮在林间食用
下午:标本采集与制作
下午:入住中国 文化农庄“曼掌村”的民宿。
DAY5文化村民族文化体验与游玩
全天:“曼掌村”是中国 民族文化农庄,里面有许多具有丰富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经过前面几天的活动,今天主要让孩子们用最轻松的方式充分体验民族特色活动。
晚上:返程入住酒店
DAY6结营仪式并返程
上午:分享总结,开展“结营仪式”。
下午:根据营员返回时间,分次送达机场。
特别提醒1.营队餐食负责时间:从 天的午餐,直到第六天的午餐。其他时间,如果营员早到,延迟返程,会有老师免费看管陪同孩子,但多产生的食宿费用按照“实际花费”由老师和孩子一起AA制结算。
2.营队住宿说明:有两个晚上住民居(此住宿能保证干净卫生,但条件一般)。其中三个晚上住星级酒店,
3.活动期间,有旅游大巴统一接送;
4.余队长会全程领队;同时根据男女生人数,按1:4的师生比配备老师。
活动领队与主讲老师
余跃(余队长)
自然客联合创办人,自年起进入教育培训行业,任职重庆高端幼儿园的园长工作,积累了大量活动组织经验及儿童成长案例。擅长带领儿童进行自然体验和户外运动(攀岩探洞徒步溯溪爬树绳降等)的组织与开展!是植物达人,编写了大量的”植物故事“,特别能吸引孩子学习植物知识。创办 所“流动森林学校”,常年成功举办的营地课程有:《完整童年夏令营》、《高效亲子陪伴游学营》、《身边博物学夏令营营》《儿童自然讲解员培训营》、《像贝尔一样去荒野探索夏令营》等。
飞鱼(教育观察员)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蒙台梭利中级教师,目前在重庆一学校任教,因热爱自然,热爱儿童教育,为自然客公益性的志愿者,负责“儿童自然观察笔记”教学和“植物私生活”的讲解工作。曾在北京一教育培训公司的教研员参与编著了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系列教材。擅长儿童的绘本教学阅读与自然笔记教学,在她的课堂活动里,和风细语的一则植物故事就能让躁动的孩子们变得静谧而又充满期待,突如其来的一个梗又让孩子们释然开怀。每次有她担任营队辅导员的时候故事就成了一位魔术师——手工,舞蹈,音乐,戏剧表演这些好玩儿的元素顺之而来,因为故事知道怎么办。
报名信息
招募对象:8~14岁,身心适合户外运动的孩子
活动名额:仅招募20人(孩子独立参加)
活动时间:年2月4日~2月9日(6天5晚)
报名截止:年12月31日
活动费用:元/人
12月10号之前报名享受早鸟价格:元/人;
费用只包含:全部食宿费、导师费、安全保障车费、课程材料费、户外装备费、场地费、活动期间的大巴车费、保险费、及到达营地之后所有费用(但不包含来回西双版纳机场的交通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