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白马湖湿地公园断想齐鲁晚报网

初秋时节,专程游览了白马湖湿地公园,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公园入口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幅标牌特别醒目。入得园去,天高气爽,丹桂飘香,垂柳依依,芦苇簇簇,秋风习习,湖水清清,空气相当清新,令人神思飞扬。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徐徐展现在面前……古树造型的门楼引人注目。十一具造型独特的白马形象的金属艺术构件,犹如天马行空给人以诸多遐想。剪修得体的半球形冬青,吸引人眼球。红绿相间的红叶石楠神气活现地吸附着烟尘及有害气体。一株株红枫得意地释放着火红的青春,给人以脉脉温情的感觉。五加科属的八角金盘开放的白色花朵悄悄地净化空气,据说还可入药。成片种植的蒲公英成就了一派宜人观赏的壮观景色。河中的莲花造型金碧辉煌,形象逼真,可谓难得的风景。3.7公里的水岸上种植的余株早樱、晚樱每当烟花三月,樱花盛开,白如雪,灿如霞,充满了“半湖霜雪半湖景”的浪漫韵味。南京农业大学研发的多种菊花组合成各种几何图案,简直是花的海洋,几乎能让人神魂颠倒,不知身处何方。难怪许多游客慕名前来观赏。生机勃发的芦苇虽已进入垂暮阶段,但仍保留着昔日的骨骼和神采。老态龙钟的残荷顽强地昭示着逝去的风华姿色。满地落叶,透露出秋的意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竹林小径曲径通幽,倍显幽深诡秘。伫立在河边的一匹匹造型栩栩如生的白马塑像,有的想饮水,有的在吃草,有的悠闲自在地站在那里等待着什么。三五成群的钓翁,头戴斗笠,手持钓杆或蹲、或站心无旁骛地观看着鱼符,似乎全身心地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什么人间的迷茫,焦虑,烦恼,不畅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园中银杏、水杉、青松等树木起到了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水是福泽子孙的保证。小桥流水,诗意盎然。同行者都纷纷盛赞这里不是仙境胜似仙境。白马湖湿地公园犹如花技招展的少女,恬静柔美,楚楚动人,婷婷玉立在苏北平原上,又酷似饱经苍桑的老人睿智豁达,世事洞明,谆谆告诫世人敬畏自然。这里原本是一片泥沙荒陌之地,经过五年的“全面保护,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凤凰涅槃,华丽转身,湿地面积达93%,且湿地类型丰富多样,既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也有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现已成为“芦花飞雪,浅鱼戏水,飞禽嬉戏,荷塘泛舟,湖岛探秘”的休闲度假胜地,成为鱼翔鸟栖,万物生长的天堂。园中游览步移景换,自然古朴,野趣横生,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身临其境,人们会更加从容淡定。我真想在这里建三间茅屋,安营扎寨,修身养性,颐养天年,无牵无挂地走完人生最后历程。不过,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面对白马湖湿地公园的丰美神韵,不禁使我联想到: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吃祖宗饭,砸子孙碗,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打破了地球生态的循环和平衡所带来的种种恶果。君不见洪水肆虐,火山喷发,恶疾流行,河水断流,海啸、地震、泥石流常发,干旱、荒陌、沙尘暴频生,给人类带来史无前例的灾难。天灾乎?人祸乎?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大自然魔力能把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不仅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苍海为桑田,还能化腐朽为神奇。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以成。俄尔我又想到了人类合理修复利用自然的例证,诸如开挖运河,修筑长城,构建三峡大坝等等。多年前战国时代的人们因势利导建起了都江堰大型生态水利工程,造福当时,泽被后世,获得了大自然的慷慨回报。“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万物生。”不管怎么说,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生态环境永远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竹一叶,一石一泉都是有灵性的。今天的我们更应加倍珍惜每个物种,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让后代能望得着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愿祖国的大地上多些再多些类似的白马湖湿地公园,那么则地球幸甚,人类幸甚!壹点号运河桨声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jiaojinpana.com/bppz/153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