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粽子情欢度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
五月五,吃粽子,竞龙舟,祭屈原。
五月五,亲民俗。守望间,永不辍。
端五,端,初也,五月的 个五日,古“五”与“午”通用。
端午节,最原始的说法,认为它起于上古三代的兰浴。《大戴礼记·夏小正》记:五月,“煮梅。蓄兰、颁马”。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因此有“浴兰汤兮沐芳华”之句。
《续汉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荆楚记》:“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蹋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ráng,祈祷消除灾殃)*气。”浴兰、悬艾,都是为避*,用五彩丝线绕臂、缠筒,俗称“续命缕”,为益人命。
应该说,五月端午作为天中节,刚开始并无祭人的意思。因为阳气至极万物茂盛,于是要避*;因为防身避阴疾,于是要绕“续命缕”,还是为顺应天时地和。
祭先祖
端午祭祀先祖,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闻一多称,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
一说是祭伍子胥:“五月五日,时迎伍君。”史载伍子胥尽忠于吴,后反被吴王夫差杀,抛尸于江,化为涛神。
《会稽典录》记,则为纪念曹娥:“女子曹娥,会稽上虞人。父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迎波神溺死,不得尸骸。娥年十四,乃缘江号哭,昼夜不绝声,七日,遂投江而死。”因纪念曹娥,又称“女儿节”。
当然,最响亮者,自然为纪念屈原。“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皆汨罗之遗风也。”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蛟龙怕楝叶、彩丝。
赛龙舟
端午龙舟竞渡之俗,其实起于春秋越国,古说勾践于此日操练水*。
到了《荆楚岁时记》,则记曰:“五月五日,为屈原投汨罗,人伤其死,并将舟楫拯之,因以为俗。”《岁华纪丽》归结说:“因勾践以为成风,拯屈原而为俗也。”
品香粽
粽子的异名,有称为“裹蒸”者,有称为“不落荚”者。元稹诗称为“白玉团”:“彩缕碧筠粽,香秔(jīng,同“粳”)白玉团。”陆游诗:“白白糍筒美。”诗后自注:“蜀人名粽为糍筒。”
粽子其实有锥形,有秤锤形,有菱角形,也有枕头形的。包裹材料,有用茭叶、粽叶,也有用芦叶、竹叶的。其馅,甜者如赤豆小枣、豆沙枣泥、桃仁芝麻松子;咸者如鲜肉鸭肉,以至干贝虾仁。
《开元天宝遗事》:“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于此戏。”
古人包粽子,甜者,还加入些许薄荷末,还有用艾叶浸米的,叫做艾香粽子。顾仲《养小录》记,粽子蒸熟后,可以剥出油煎,称油煎者为“仙人之食”。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则告诫:凡煮粽子,一定要用稻柴灰淋汁煮,也有用些许石灰煮者,为的是保持粽叶的青而香也。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欢度端午
6月24日,下午2点,由昆明市总工会主办、昆明市工人文化宫承办的“中国梦.劳动美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爱国主义音乐赏析正在进行,一曲双排键演奏《我的祖国》拉开“庆端午”的序幕,紧接着,又进行了经典诵读活动。
本次活动持续了3个小时,通过弘扬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让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人们感受传统经典,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积极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增强凝聚力,传播正能量。
活动主题图
红色经典曲目赏析
经典诵读
现场观众
官渡区总工会
从6月19日起,官渡区总工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端午活动,与职工共同度过节日。
呈贡区总工会
端午节
6月24日,在呈贡区融媒体中心开展“品味端午传承文明”*建大联盟活动,分为文艺展演、经典诵读、包粽子三个环节。
五华区总工会
6月24日,五华区总工会开展七十二行大练兵,三百六十行出状元”职工蛋糕裱花比赛和“端午安康走出健康”职工健步走活动。
晋宁区总工会
6月23日,晋宁区总工会专门面向全区“八大群体”,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浓浓家乡情 粽香暖人心主题活动。
云南大山公司工会
6月24日,云南大山工会开展“端午节”茶话会、慰问送水员活动。
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喝了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上海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醒,不安宁。(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广东)
端午安康
这个端午,所求不过:在乎之人,喜乐安
说明:部分来源于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