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大多数的爸爸妈妈们都有过给宝宝读图书的经历,那不知道有多少爸爸妈妈们给宝宝读过“绘本”呢?有人可能会觉得绘本不就是童话书吗?内容浅显易懂,孩子看着图、大人读一遍文字,或者是大人给孩子讲一遍故事不就行了吗?其实关于读“绘本”很多人是存在误解的,绘本其实是个外来语,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为什么要给孩子读绘本?
早期人们直译为“图画书”,现在是用了日语当中图画书的汉字写法叫他绘本。绘本是由一连串的图画与少量的文字构成,或者干脆完全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讲述故事。因此绘本中图画会占据更重要的位置,特别强调视觉所传达的效果。也正因为绘本的特殊性,所以它面向的读者主要是儿童,所以才需要各位家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如何正确地给宝宝读绘本!
首先各位家长得弄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给孩子读绘本呢?其实在给孩子读绘本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是参与者,因此这一过程对于父母和孩子都很有意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最初是通过各种声音、父母的表情和情绪来了解这个世界的,因此在孩子幼年的时候给他们阅读绘本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培养他们对外界事物感知力的好机会。
在给孩子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够看到图画和色彩,触摸到书本,同时还能通过父母声情并茂的表达来感知世界,并且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获得一种美妙的生命体验。孩子的感受越深,思考的就越深,语言也就越生动丰富。拥有这种绘本体验的孩子,在未来为人父母之后,也会将自己听过的绘本读给自己的孩子听。在这种意义上,绘本也是一种传承的艺术。同时父母通过给孩子读绘本,不仅可以和孩子一起沟通交流,享受快乐的亲子互动时光,还可以将自己想象成孩子走进故事世界,来获得一种简单纯粹的喜悦。从这个意义上讲,读绘本时最能感受到乐趣的人很有可能是读的人。
因此给孩子读绘本不仅仅是因为孩子不识字,或者是这样更容易让孩子听明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读绘本的过程中,读者和听者是在一起的。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说一起站在好奇求知的角度感受世界,这可以融洽亲子间的关系。父母可以把绘本中呈现的最美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让孩子获得最生动、最难忘的阅读体验。
读绘本时如何正确读图?
既然认识到了读绘本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给孩子读绘本呢?绘本有两种语言分别是“文”和“图”。文字大家都好理解,但读图却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甚至有人认为不看图也不影响理解。但其实读绘本的关键就是读图。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在绘本当中,插画也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讲述故事,如果不仔细读图的话,便会漏掉许多重要的信息。例如《睡美人》,这是瑞士画家“菲利克斯霍夫曼”的作品。在这个绘本当中,作者是如何将信息隐藏在图画中的呢?我们直接来到绘本的第14个场景,画面中的厨师还揪着小帮工的耳朵,仔细看图,你会发现小帮工的帽子掉了。然而在第10个场景中,被厨师揪着耳朵的小帮工帽子并没有掉,难道是绘画者笔误了吗?
但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魔法生效以后,城堡中所有的事物都没有挪动位置,没有小帮工的帽子掉了,这就奇怪了。通过仔细观察、思考,再联系整个故事,你就知道这是为什么了。虽然城堡中的所有人都被定格了,但是玫瑰却在一直生长,玫瑰长高了就顶掉了小帮工的帽子。所以说如果不注意读图的话,该丢失多少重要的信息和乐趣?因此在读绘本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图画。
其次,对于还不识字的幼儿来说,他们也可以通过图画独自把绘本从头读到尾。举个例子,刚刚三岁的小墨玉兴致勃勃地从她的小书架里拿出了一本《狼和七只小羊》的绘本。小墨玉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第1幅插画便是“羊妈妈在和小羊们道别,准备出去找食物。”小墨玉看到道别的场景,也学着羊妈妈的样子向小羊们挥手道别。当看到大灰狼突然出现在敲小羊家的门时,小墨玉便露出了紧张的神色,眉毛也皱在了一起,似乎在为小羊们担心。等看到小羊们打开了门,大灰狼向小羊们扑过去的时候,小墨玉吓得赶紧用手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好一会儿才又翻开了下一页,直到看到羊妈妈回来救出了小羊们,小墨玉才终于又露出了开心的神情。
所以当孩子自己在独自享受绘本乐趣的时候,大人不要说话,守护在一旁即可。别去打扰孩子感受绘本故事的专注时刻。最后,在阅读文字时再结合图画,就相当于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对故事进行了再次创作。怎么理解呢?再打个比方,有一天妈妈李丹准备给5岁的女儿刘欣讲《狼和七只小羊》的绘本故事。李丹翻开了绘本第1幅图画,便是羊妈妈挎着篮子在和小羊们挥手道别。李丹给刘欣念了绘本上的文字,“一天羊妈妈准备出门找食物吃……”
正打算翻到下一页,小刘欣却指着第1幅图画说道:“妈妈,你猜小羊和羊妈妈都说什么了?”还没等李丹回答,小刘欣便一脸认真地对李丹说道:“羊妈妈对小羊们说,你们千万不要给大灰狼开门,小羊也答应了羊妈妈绝对不给大灰狼开门,只有妈妈回家了才能开门。”李丹十分惊讶,因为这些都是小刘欣自己看着图画想象出来的。
既然绘本的画面这么重要,那么读图的诀窍有哪些呢?当你第1次拿到某个绘本的时候,先不要读文字,先读图,先仔细观察图画的线性和构图。接下来请注意画中的细节,即使没有色彩图画,也能精彩地讲述故事,这都归功于细节。我们还是以《狼和七只小羊》的绘本来说一说图画细节是如何讲述故事的。
这个绘本的绘图作者也是瑞士画家菲利克斯霍夫曼。绘本的封面上画着7只小羊,他们从屋里锁住了门,7只小羊表情各异,动作也各不相同。画面中虽然没有狼,但是却能让你感受到紧张的气氛。到了第4个场景,画面中紧闭着的厚重大门,抬头张望的狼,以及远处森林里羊妈妈的身影,这些形象而又细腻的刻画,在增加了绘本的真实感和故事的张力的同时,把气氛也烘托得越发紧张了。
而之后狼去面包店寻找面粉的场景,在图画中体现得更为生动。无论是站在店门口战战兢兢目送狼走远的面包师,还是在理发店里偷偷往外窥视的老板和老板娘,亦或是从2楼悄悄往下看的鞋店掌柜,甚至是那只藏在门洞里的猫。从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中,你就能深刻体会到狼来了的恐惧感,这些都是单纯从文字中体会不到的。
读绘本时如何正确读文字?
然而学会了读图,绘本也只能算是读了一半。再下来就是该学习如何阅读文字了,那么阅读文字要注意些什么呢?第一,阅读文字不能默读,而是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发出声音朗读。为什么要发出声音呢?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婴儿期和幼儿期,孩子都是通过声音来感知世界的。父母饱含深情、富有力量的言语,能够启迪孩子的心灵,开发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举一个国外的真实例子,玛丽有一个两个月大的宝宝叫小团子,玛丽非常喜欢和小团子说话,也经常给小团子读绘本。有一天她选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绘本《三只山羊》,读给小团子听。玛丽躺在小团子身边,将绘本展开之后,放在团子能够清楚看到的位置,然后开始慢慢地念起来。这时小团子就盯着书中的图画眼睛放光,十分开心,身体也做出了各种反应。当玛丽讲到小山羊过桥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时,小团子就蹬着两只小脚,接着讲到大山羊过桥,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时,小团子的脚摇得更厉害了,而讲到老山羊过桥发出吱吱嘎嘎、吱吱嘎嘎的声音时,小团子的手和脚便一起用力蹬摆了起来。
当玛丽说讲完了的时候,小团子就会摆动双手,蹬着小脚,好像在催促玛丽再讲一次。在这个过程中,当妈妈用融合了自身呼吸节奏和感情的声音朗读时,对于幼儿来说是至高的语言体验。不管他们能否听懂,倾听这种爱的语言的过程是孩子和语言最初的相遇,也是让孩子透过声音去感知生命、感知世界的开始。绘本中的图片是静止的,但是当静止的画面与语言结合在一起时,便会有连续的场景,展现出一个生动形象而又立体的故事世界。而且如果朗读者能运用适当的音调、气息和节奏等等,还能给画面注入新的生命,为绘本增添光彩。
其次,在阅读文字的时候需要留意故事的情节和结构,只要读懂了故事的这两个要素,就能了解故事的难易程度,也能大致判断出绘本适合哪个年龄层次的孩子。而故事的长短大多数时候不能作为判断的标准。就以比较著名的《狼和七只小羊》与《睡美人》这两个故事做一个比较。我们先来讲讲情节。《狼和七只小羊》讲的是大灰狼趁着羊妈妈不在家,闯进羊的家里吞掉小羊,之后勇敢的羊妈妈又救出小羊,一家人快乐生活在一起的故事。这则故事告诉孩子们,自己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睡美人》则讲述的是公主受到了诅咒,沉睡了年后,来了一位勇敢的王子将其唤醒,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则童话故事的情节则充满了想象,给孩子带来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再来看故事的结构,《狼和七只小羊》的故事发生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间和空间具有一致性,而《睡美人》的故事则有前因和后果,中间时间间隔了年,故事的结构也构建得更为复杂。因此不管是在故事情节上,还是结构上,《睡美人》的难度都更大,适合较大一点的孩子,而《狼和七只小羊》则更适合于幼儿。第三,在阅读的时候,父母要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故事。只有当父母生动地讲述故事,孩子才会对绘本中的故事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走进去。如果父母讲述的时候平平淡淡,没有波澜起伏,那么孩子们脑海中的影像就会中断,思维就容易游离到故事世界之外,紧张感也会随之消失。
给孩子读绘本的意义
关于给孩子读绘本这件事,经常会听到大人们抱怨说,孩子每天都会要求听同一本书,其实这种现象是很普遍也很正常的。如果你想要寻求解决办法,建议你不要说是连续几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是半年、一年,只要孩子喜欢,你都可以持续读同一本绘本给他们听。对于孩子来说,这能够使他们获得最深刻和难忘的阅读体验,并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
当孩子听到自己喜欢的绘本时,便会流露出竖起耳朵,眼睛发亮想要舔舌头的神情。这时的孩子仿佛将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书中的世界无法自拔。此外,当你在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请尽量的去回忆你儿时的经验感受和看事物的方法,努力从孩子的视角去阅读绘本,这个时候你才能体会到作者的人生阅历、思想和憧憬,以及他对儿童的看法或者观点等等,你才能够更好地将绘本演绎给孩子听。
当你了解了读图的要诀以及读文的方法之后,最后需要做到的便是处理好文字与图画的关系。例如绘本《睡美人》中的第3个场景的安排,书上的文字写道:“国王不仅邀请了亲朋好友,还邀请了预言家,女预言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预言一个人的命运。国王想让他们喜爱自己的孩子。”然而绘本上的图画却画了这样一些内容:“一个仆人正在写请柬,而国王则拿着一张纸若有所思,一旁的胖厨师让小帮工拿来了12个小金盘,正在向国王汇报,招待客人的盘子只有12个。”
再一看文字的叙述内容与画面描绘的场景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从图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图画中的国王听到厨师的汇报,正在犹豫是否要发出第13张请柬。在这里图画生动地表现了文字中并未直接表达的内容,由此可见绘本中的图不仅是对文字的简单说明,而是文字中可能发生的故事的视觉化表现。在绘本中,文与图既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又保持了整体的协调,传达出的故事意境才超乎读者的期待,也更能体现出绘本艺术的魅力。
而要将文与图结合在一起,完整地读懂一本绘本,则需要相当的能力、经验和练习。因此给孩子读绘本,既要学会掌握读图的方法,也要学会掌握阅读文字的方法,同时最后要能够做到文图合奏,这才算是真正学会了如何给孩子读绘本。如果你只是把绘本当成教材与参考书的话,就会过分强调教育的意义,能入脑却不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比起这个,绘本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孩子感受欢乐和喜悦打动其心灵。只有打动心灵的欢乐,才能成为生命的力量,促进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