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湖南宜章*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故事

刘*连医生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6947639382191464&wfr=spider&for=pc

孟夏时节,骤雨停歇,骑田岭上云雾散开。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誓言铮铮,穿透围墙。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南关古街28号,是宜章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

从年关暴动打响湘南起义第一枪,组建以宜章子弟兵为主的工农革命*独立第三师;到会师井冈山,多名宜章儿女加入红四*;再到支援中央红*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宜章老区人民用热血拼出一番天地。

岁月流转。红土地上,一场贫困“歼灭战”激战正酣。65万宜章人民在*旗指引下,攻坚拔寨,可泣可歌。

1、公仆本色

“我是下力气的人,是民众的公仆,不是过去的猪官老爷!”——毛科文

白石渡八角寨,红色砂岩延绵数里。

亿万年风雨侵蚀,红岩或坚挺成悬崖峭壁,或堆砌成险峻高峰。夕阳余晖下,红亮的光泽纹路尽显其美。

年宜章年关暴动胜利后,宜章成立湘南起义第一个县苏维埃*府。宜章农民运动领袖、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中央候补委员的毛科文,被推选为县苏维埃*府主席。

毛科文坚持下田干农活。老百姓不解:“你是‘苏大人’,是县长,怎么还一副农夫样子?”

毛科文:“我是下力气的人,是民众的公仆,不是过去的猪官老爷!”

毛科文的回答一直鞭策着宜章的*员干部。

宜章是贫困县。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元,在郴州11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九。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1%。

玉溪镇樟涵村11岁的女孩小玉家庭贫苦,父母患病,姐姐没工作。小玉患有漏斗胸,一剧烈活动便呼吸急促、行动困难,从未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奔跑的快乐,直到年9月22日,宜章县委书记王建球推开了小玉家的大门。王建球医院。医生说可动手术。王建球赶紧帮助联系小玉治疗事宜。一个月后,小玉康复,尽情奔跑在乡间田野。

翻看县长张润槐的“朋友圈”,一段段细腻、真切的文字,传递着扶贫情怀:“这里虽然是全县最贫困的地方,但瑶族群众却能够把整个山村打扮得干干净净……这也许才是脱贫的根本动力——梦想与尊严!”

王建球、张润槐走遍了全县80个贫困村、个非贫困村。19个乡镇、22个行业扶贫单位明确了58名扶贫专职领导、名乡镇扶贫专干,层层立下脱贫“*令状”,支扶贫工作队各就各位,向贫困宣战。

*员干部、扶贫工作队通过引进项目、盘活资产、联建帮扶等方式,服务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

“十年就有九年灾,有女不嫁晓夏街。”*沙镇晓夏街村四面环山,每遇日降水量50毫米以上,农田、村庄便难逃被淹厄运。年,郴州市水利局对接帮扶晓夏街村。彭维亮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初来乍到,难题摆在眼前:防洪隧洞工程打到一半,因技术、资金瓶颈搁浅。

“必除水患,还得赶在端午节前竣工。”彭维亮找来水利专家现场指导,组织项目业主、施工方、监理公司等现场会商,再次启动防洪工程。

几个月后,米隧洞、米明渠、77米暗涵的防洪应急扶贫工程如期完工。晓夏街村和周边6个村庄近万亩农田的水患成为过去。水通百通,“水碗”变成“聚宝盆”。种养合作社诞生,年出栏头的猪场落成,流转千亩水田种植烤烟、优质水稻、甜玉米。年始,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10万元以上,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元。

“扶贫的滋味苦中有甜。”说这话的范时君,是岩泉镇竹渚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期间,范时君受过委屈、流过泪,但擦干眼泪后,继续为贫困户服务。

年,宜章全县推行扶贫小额信贷*策。竹渚村的贫困户文兰清有些迟疑。范时君不厌其烦多次上门劝说:“扶贫小额信贷相当于给你一只母鸡,母鸡不用养,还给你生鸡蛋。”

“母鸡下蛋理论”说服了文兰清和其他村民。全村17户8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顺利投入产业,变成会下“金蛋”的母鸡。

4年驻村扶贫,范时君收获了老乡的认可、女儿的理解,竹渚村顺利脱贫摘帽,跻身市级卫生村、文明村和县红旗*支部行列。

开口闭口“我们村,我们村”,这些从省城、市里、县城来的驻村干部,身心早已融入这片红土地。

近年来,宜章通过选拔“能人书记”、调整“后进书记”,24个软弱涣散村*组织整顿后活力焕发。通过“企业家反哺、退休干部回巢、复退*人创业”活动,吸引名能人回村任职,选树名致富带头人。目前,全县村(社区)*组织书记中带富能人比例达92.5%。

关溪乡塘窝里村村支书余飞曾在广东打拼多年,创办的网络科技公司生意红火。年,乡镇领导三番五次请他回塘窝里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余飞犹豫:回还是不回?

他的岳父,一位老共产*员,问他:“你当初入*是为了什么?”

这一问,让余飞不再犹豫,毅然飞回,受到村里*员、群众称赞,并成功当选村支书。村组公路扩建项目启动,村组公路、安全饮水工程顺利竣工……

村民:“你回来当支书,工资抵不上汽油钱,为了什么?”

余飞:“为了百姓!”

2、柏树见证

“人只有一生一死,要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邓中夏

时针拨回到年,南京雨花台,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人邓中夏高呼“中国共产*万岁!”昂首走向刑场,就义时年仅39岁。

85年后,年10月26日,在与邓中夏出生地宜章县邓家湾村一山之隔的五岭镇分水村,人们眼含热泪送别肖志勇。

肖志勇是五岭镇人,他的故事发生在瑶岗仙镇。年10月21日19时许,瑶岗仙镇笼罩着迷离的夜色,雨点儿肆意飘落。

刚结束白天的入户走访,略感疲惫的肖志勇冒雨赶往新屋村参加扶贫工作会。皮鞋成了“水鞋”,踩得“咯吱咯吱”响。

顾不得换鞋,肖志勇坐上会议桌。“大家再辛苦,扶贫工作都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肖志勇做总结发言,“这几天都是阴雨天气,大家下乡要注意安全。”

会议室外,两株历经五百年风雨的柏树,默默聆听着一个共产*员的话语。

从会场出来已近22点。打着伞往镇*府走,肖志勇与扶贫工作队队友谭桂谊的讨论还在继续……

10分钟的路程,这次走了30分钟。通往宿舍有级台阶,肖志勇走得格外慢。

回到家,妻子李云超让肖志勇赶紧休息,并默默将丈夫沾满泥水的鞋洗干净。

22时44分。肖志勇在镇扶贫工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jiaojinpana.com/bpzp/12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