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吃粽子的你快看看徐州古人是怎么过端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不识菖蒲、艾条模样,

不知节日背后的文化意蕴,

越来越多的都市人

将端午这一拥有年历史的传统节日

简单与“粽子节”画上等号。

这个端午节,

小编带你穿越历史了解

古人是怎么过节的吧~

徐州古时端午节盛况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防疫祛病、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据民俗学家李世明介绍,端午节也叫端阳节、蒲节、天中节、沐兰节、女儿节。

由于地域差异,所以名称不同,徐州地区就叫“五月端午”。旧时曾经把端午节叫天中节,这来源于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趁天中》:“五月五日,乃符天数也,午时为天中节。”

自古以来,徐州地区端午节的风俗颇有特色,活动很丰富。那么徐州地区百姓怎样过端午节?民俗学家李世明老师收藏有徐州地方文化名人卜啸天的一册诗集,上收录一首《端阳》诗:端阳节届号天中,艾虎门悬处处同。萱草舒眉生嫩绿,榴花照眼弄新红。分餐角黍颁新制,争射粉团效古风。溺水屈公人悼叹,龙舟竞渡楚江空。

另外,清同治年间睢宁诗人陆荫培有首《端午》诗,记述当年徐州人过端午节的情况:角黍满盘中,沿来自古风。佩囊粘艾绿,樽酒点榴红。茧虎夸形似,花狮斗彩同。一年几佳节,欢喜是儿童。

食俗:吃粽子、粉团、独头蒜

1

吃粽子

家家吃粽子,“角黍满盘中”。这是徐州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和重要习俗。徐州人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炖在炉上,夜间煮熟,满屋飘着粽叶香味,早晨分而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徐州南湖、三官庙、北望等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徐州地区传统粽子多是红枣、江米;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米粽、小豆粽、枣粽等。枣粽谐音为“早中”,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早考出好成绩、考中好学校。

2

粉团

民俗学家李世明介绍说,卜啸天诗里提到的“争射粉团”,是唐代盛行的习俗。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载唐玄宗时:“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巧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这种风俗没有延续下来,但是吃麻团习俗延续至今。

3

独头蒜

独头蒜是没有分瓣的蒜,蒜中的蒜素就没有分家,自然比分瓣蒜中所含蒜素更多,价格也高数倍。其中,紫皮独头蒜又比白皮独头蒜味浓,药用效果更好。

4

吃“五红”

徐州习俗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也兴吃“五红”。“五红”是指五种红颜色的食物,有的是苋菜、红萝卜、樱桃、红辣椒、鸭蛋,凭此祛除五*,其实是借此补充营养、祛除湿沥。

民俗:插艾、戴艾虎、佩香囊

1

插艾

徐州端午民俗早晨起来先插艾。“艾虎门悬处处同”。“萱草舒眉生嫩绿,榴花照眼弄新红。”这是古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徐州的艾,又名家艾、艾蒿,周围山上很多,以前都是上山去采割。现在集市有农妇担来卖,很便宜,一角钱可以买一束。”民俗学家李世明介绍说,艾草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2

戴艾虎

小孩子比较活泼,端午争相佩戴用艾条制成的环状草帽,用以驱瘴。“特别有一种装饰叫‘艾虎’,即用蚕茧与色丝做成虎形,也有用彩色布包做成小虎,有的用通草扎成,贴于儿童头上,佩戴身上,到端午日午时脱掉。有的悬挂在门上,显示虎威。”民俗学家李世明解释说,陆荫培诗中的“茧虎”、卜啸天诗里的“艾虎”即是此意。所以说“一年几佳节,欢喜是儿童”。

3

佩囊

“佩囊粘艾绿,樽酒点榴红。”旧时徐州人过端午“佩囊”,形式多种多样,端午节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还有佩蒜、苍术以及葛蒲的,以上多是妇女、儿童佩戴。徐州曹氏香包就很有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

看到古人把节日过得有声有色

大家是不是很羡慕呢?

如何让端午节焕发活力,

不是简单的吃吃粽子,或者放假了事?

如何唤醒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jiaojinpana.com/bpzp/12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