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县图书馆微课堂今日端午粽叶飘香,

01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 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02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说法,有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有说是为了迎接伍子胥,还有人说“五月五日”为“恶日”,所以人们才会喝雄*酒挂艾草,以求避疫。那么,关于端午的起源到底有多少个说法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总结一下。

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他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啃食屈子的尸身,他们便乘船沿江漂流,将饭团投入水中,后来演化成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三说是据《礼记》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记载,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先贤介子推。

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

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便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孝女曹娥,相传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八说认为在《道书》中记载,五月初五是祭祀先祖的日子。

九说是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在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所以人们在这一天插艾叶,喝雄*酒,是为了“辟邪”。

十说是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曾有四位英雄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遭当地官兵围剿,走投无路,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亡。当地穷苦民众为了纪念他们,便把五月五日定为了“端午节”。

03

端午节习俗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各式各样,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细节上的一些小小差异。

赛龙舟

赛龙舟是最常见的一个端午习俗,气氛热烈,声势浩大,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大型活动。

打马球

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是北方端午节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唐玄宗等人都非常喜欢此项活动。

斗草

这种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被称为“武斗”。斗草除有“武斗”外,还有“文斗”。“文斗”就是对花草名,《红楼梦》中也曾出现过这一情节。

写符念咒

除了用艾、菖蒲和蒜这“端午三友”驱*外,还有一种重要的驱*方法,是在室内挂避邪驱*的符咒。符咒必须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时书写,书写材料要用生朱。

04

端午节诗词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也很多,诗人们在这一天,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思。

《浣溪沙·端午》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即事》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端午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jiaojinpana.com/bpfb/10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