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818/
文/羊城晚报记者施沛霖实习生王文杰图/施沛霖(署名除外)
一百多年前,在云山珠水间,粤商风起龙骧,货通天下。彼时的西关、长堤一带,已是贸易繁盛,商贾云集,广州的四大百货公司——光商、真光、先施、大新相继开业,开创了现代百货经营模式之先河,写下了那个年代的商业传奇。从年蔡氏兄弟在广州西堤兴建华南最宏伟的百货商厦——大新公司,到年南方大厦总销售额过亿、在全国百货中名列第一,广州的每寸土地上,都闪耀着商业之光。
百年风云,如弹指一瞬,当年的百货盛景已湮灭在岁月长河中。今日的广州,带着千年的商业基因,焕发新姿,不断进化,在新时代里更成长为中国现代商业的标志性城市。
上世纪20年代城外大新公司老照片李伟武提供
在一张张发*的老照片、一件件穿越百年的洋货国货中,让我们一道梳理广州商业传承的历史脉络,重温广州这一段百货史话——
专家说
受访嘉宾
●张晓辉
暨南大学历史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南方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发表学术著作10余部和论文多篇。曾两次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刘莉
广东省博物馆策展人、国际展览交流协调人。英国金斯敦大学当代设计策展专业硕士
策展项目:《重返巴洛克——那不勒斯的*金时代绘画展》、《曙光时代——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展》、《白银圣境——墨西哥历史与未来》、《民国海淘生活——广东二十世纪初的洋货风潮》
近代粤商经营有道在广州开创百货业先河
一百多年前,在广州逛百货公司是一件时髦的事。那时候的百货公司已明码实价、分柜售货、服务细致;百货公司不但在报纸上打广告,还发行送礼用的购物“礼券”,甚至有“自营品牌”,产销结合,广受欢迎。粤商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商业理念和管理方法,开创了近代中国百货业的先河,他们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手法,很多仍沿用至今。
20世纪30年代明信片中的大新公司天台花园李伟武提供
羊城晚报记者:晚清民国时期,广州百货业从兴起到鼎盛的发展脉络如何?
张晓辉:近代广东城乡交流活跃,商品经济繁盛,城市商业更为发达。百货商业是经营日用工业品的行业之一(中国古时经营日用手工业品的店铺称为杂货铺,五口通商后,出现了“京广”杂货店,经销传统商品或仿制洋货),并运用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管理,在我国大体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州是广东省会,也是华南工商业最繁盛的地区,华洋杂货业在甲午战争以前已有一定规模。在国内城市相比,广州百货商业发展早,起步较高。
我国内地近代化的大型百货零售店最早出现于广州,如光商公司(年)、真光公司(年)、先施公司(年)、城外大新公司(年)等。大型百货商店都由粤籍华侨投资创办,如先施公司由马应彪、*焕南等共同创办,经营范围很广泛,号称专办“环球百货”,首创“不二价”,开了风气之先。所属加工厂产品都以“先施牌”作商标,自产商品,实行产销结合,批发零售经营,别具一格,蜚声一时。
广州中小型百货商店数量多,资金少,店面小,进货需同批发商打交道。
由于洋杂货大量进口,货源集中,遂有专营百货批发业务的商人从零售业中分离出来。早在19世纪中叶,广州已形成百货批发市场。批发商绝大部分是同沙面租界各洋行交易,订购百货,然后分销到省内外。
年,广州市中小型百货商店有户,资本额近万元,其发展水平高于上海市(年沪地约有洋杂货店户)。广州百货商业于年达到民国时期的最高峰,有商店户。
羊城晚报记者:近代在广州兴起的百货公司有什么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手法?给当时的广州带来什么新鲜之风?
张晓辉:先施、大新等大型百货商店采用股份公司形式,引进比较先进的经营管理办法,建立起优越的综合性服务环境和设备,其经营手法多种多样,包括经销环球百货、“童叟不欺”“货不二价”、免费送货、兼营酒店、旅业、附设工厂等,带动中小商店纷纷成立,推动百货商业发展达于鼎盛,达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
广州是我国内地百货商业最早发展的城市,开了风气之先。粤人重商性最具有典型意义的范例即是开创了中国的百货商业,大型百货公司的创始人具有开拓意识,利用侨资,发展国内工商业,眼光独到,视野开阔。他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商业理念和管理方法,开创了近代中国百货业的先河,让国人知道了“彩票”“礼券”“摸奖”“电台广告”等新鲜事物和新名词。更重要的是,他们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乃至审美观。
在经营管理上,广州百货行业效法西方商业的第一次零售革命,运用近代先进的管理技术,建立起优越的综合性服务环境和设备,如在中国商业史上首创分柜售货、明码实价、开票收款、定时营业、讲究服务、重视信誉、综合经营、印售礼券,并装设自动扶梯、冷气设备等以方便顾客,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广州大型百货商店还培养出一批高级管理人材,起到了示范和窗口的作用,推动了全国百货商业的发展。
年前的城内大新公司(现新大新百货)李伟武提供
“环球货品”应有尽有国货、广货逐渐崛起
上世纪30年代前,百货公司经营的洋货比重曾高达70%-80%,随着民族工业的兴起及国货运动的推动,国货后来渐成百货公司货架上的主角。
在广东省博物馆的“民国海淘生活”展中,再现了民国时期广州先施公司的内景
羊城晚报记者:在民国初期的百货公司货架上,“洋货”主要有哪些代表品种?当时人们对洋货的态度如何?
刘莉:洋货的进入影响了人们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就如广东省博物馆的“民国海淘生活”展中所展示的缝纫机、进口呢料、辅料、染料、配饰、化妆品、食品原料、餐具、调味料、西式家具、钟表、煤油灯、留声机、收音机、相机、电影机等,都是当时常见的进口商品。
当时人们对洋货既有主动购买也有被动接受。民国初期的工业和制造业落后,人们生活生产中的许多必需品无法生产,而西方利用工业生产的技术优势,大批量地生产和倾销他们的产品,造成垄断的局面。正因为洋货对本土市场带来冲击,当时人们发起了多次的国货运动,抵制洋货对市场的长期垄断。在上世纪30年代后,随着人们对国货的支持以及国货厂商的努力,民族工商业逐步自强。
羊城晚报记者:随着民族工业的兴起,国货也在崛起,当时几大百货公司售卖的“国潮”商品有哪些?广州本土国货有什么代表作?
刘莉:当时的百货公司会出售自己工厂企业的产品,如先施百货附属工厂生产的汽水、牙膏、雪花膏、香皂、花露水等都是很受百姓欢迎的商品;著名国货还包括上海产的毛呢服装、老字号的传统食品、丝绸制品、陶瓷制品、小型家电等。
广东和广州地区质量较上乘的名牌商品有利工民的线衫、虎头牌手电筒等。随着技术发展,上世纪50年代后广州有红棉牌、越秀牌、南方牌等收音机及电唱机的产品,深受人们欢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广东成为了中国制造的前沿基地,在电子产品和家电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近年来更是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创造”的新名片。
藏家说
南方大厦的变迁史是广州百货业的缩影
文/羊城晚报记者徐炜伦
受访嘉宾
●李伟武
广州市古玩行业协会副会长、曾任南方大厦集团公司总经理,自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收藏与南方大厦等百货公司相关物件,著有介绍南方大厦变迁的《千年商都百年商厦》
商业文化是广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起,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百货公司使广州成为了领先全国的现代百货商业先驱城市。在粤商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下,广州充分展示出作为千年商都的城市底蕴。
前南方大厦集团公司总经理、收藏家李伟武认为,百货业是广州千年商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数百年来广州人不断创新,形成了独有的经营理念、做生意的手法和商业思维,长期与国际市场的接触,也让广州人的精神生活更为多元。当年的超前意识、服务意识及创新意识都传承到了今天,千年商都实至名归。”
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广州的四大百货公司——光商、真光、先施、大新相继开业,让广州的百货业领先全国。民国后期至新中国成立后,永安百货、美华百货的出现,与先施、大新成为了新的广州“四大百货公司”。
真光公司宣传海报徐炜伦摄
“近代西关人口众多,同时广州三大火车站——石围塘站、*沙车站及大沙头火车站均选址珠江边,码头便利,水陆交通的优势使西关、长堤一带成为了当时的*治经济和文化娱乐中心。”李伟武说。
南方大厦曾是广州甚至全国百货业的典型代表,至今,广州不少老街坊仍对“不到南方大厦,就等于没来过广州”这句话记忆犹新。李伟武向记者讲述了南方大厦“前世今生”的故事:
年,蔡氏兄弟在广州惠爱中路设立城内大新公司,但受限于地理位置、交通、场地等因素影响,蔡氏兄弟在香港及国外学习的经营理念无法充分发挥,两年后,蔡氏兄弟又在广州西堤的珠江边兴建拥有12层楼高的城外大新公司,也就是今天的南方大厦,这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宏伟、华丽的百货商厦、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广州市首座大型混凝土建筑。从建筑设计来看,有许多超前的想法。据老旧片记录及老顾客亲述,当时的城外大新公司侧面后部建有一条“之”字形斜坡路,汽车可以从一楼行驶至九楼,总体建筑既有岭南建筑风格,也融合了西方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的风格。
20世纪20年代大新公司印有“鼓励实业救国”的包装纸李伟武提供
大楼内进驻了觉天酒楼、亚洲酒店等,囊括饮食娱乐、休闲购物,相当繁华,当时很多戏班会在九楼及十楼表演,时有粤剧名伶登台唱戏。据考证,中国第一代影星陈云裳就是在大新剧团出道的。
作为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商厦,城外大新公司见证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广州起义、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年被一场大火烧毁,年修复完成并更名“南方大厦”。
李伟武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南方大厦百货商店申请扩大企业自主权获得批准,率先将中国百货业从计划经济引向市场经济,自行向厂家采购的商品越来越多,前来购买的人也越来越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南方大厦已开设了24小时便利店。此外,南方大厦还在早上开门营业和晚上关门前播放迎宾曲和送客音乐,并推出送货上门等服务,这一系列创新方式当时被上海、北京等城市纷纷效仿。年,南方大厦凭借1.74亿元的总销售额在全国十二家大商店中名列第一。”
20世纪80年代南方大厦开门时迎接顾客李伟武提供
百货反映着人们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李伟武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收藏与广州百货业相关的各种物品,至今已超过件,其中余件与南方大厦有关。
“南方大厦的变迁史是广州整体百货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前些年我无意中在一位藏家的照片里发现一个石湾蓝釉八角花盆,为大新公司在上世纪20年代使用过的天台花园花盆,但该藏家将其出让给了一位加拿大华侨,这名华侨听闻我要记录广州百货业的故事后非常支持,并出让给了我。”一件件透着岁月痕迹的藏品,承载着广州百货业的一段辉煌历史,令人回味不已。
广州百货业发展大事记
●年,华人创办的中国第一家百货公司——光商公司在西关十八甫建立,首创分柜销售的形式。
●年,真光公司在十八甫成立,比光商公司规模更大、种类更多,并广泛宣传“环球货品”,在天台设计游乐场、表演等。
●年6月,华侨实业家马应彪在广州长堤大马路开设先施有限公司环球粤行,首创“不二价”经营模式,年在大楼旁建东亚酒店。年毁于一场大火。
●年,蔡氏兄弟在广州惠爱中路(现中山五路)设立城内大新公司。
●年,蔡氏兄弟在广州西堤兴建规模宏大、拥有12层楼高的城外大新公司。年,西堤大新遇火灾付之一炬,年初在原框架基础上补强修复。年10月1日重新开业,改名“南方大厦”。
●年12月,广州市贸易公司成立临时门市部(广州市百货公司前身),随后大新、东山(前身为美华百货)等成为国营企业。
●年,广州市百货公司第五门市部(前身为惠爱中路的城内大新公司)成立,年改名为中山五路百货商店。上世纪80年代末,原址清拆,建成16层百货大楼,是当时国内最高的百货商厦,命名为“新大新”。
●年,广州友谊商店在南方大厦开业,年迁址环市东路,开业初期只接待外宾,市民持外汇券才能购物。
●年,广州友谊商店开设“超级商场”,成为中国内地零售百货店内第一家开架式销售的商场。
●年,南方大厦凭借1.74亿元的总销售额在全国十二家大商店中名列第一。
●年,广州天河城广场开业,天贸南方大厦百货公司进驻,天河城广场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购物中心。
●年,天河路商圈商品销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销售额达到万亿级的商圈。
旧时百货公司卖什么?
藏品来源/广东省博物馆《民国海淘生活——广东二十世纪初的洋货风潮》展的藏品
民国圆形眼镜(民国广东省博物馆藏)
民国时期的眼镜用料考究,除*金外,还有铂金、紫金、墨晶、玳瑁、紫铜、白象牙等材质,从镜片的磨制到镜架、镜脚等全部为手工制成。
西式奶瓶(民国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种香蕉形状的玻璃奶瓶被称为“卫生婴儿奶瓶”。年,英国艾伦和汉普利公司发明了第一个带有奶嘴和阀门的香蕉奶瓶。它便于清洁,大大提高了喂养的卫生水平。年最终设计出的“艾伦伯里奶瓶”,在接下来的50年里一直很流行。这种奶瓶在国内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还有人使用。
先施公司汽水瓶(民国广东省博物馆藏)
国货“先施汽水”当时在市场十分畅销,还有鲜橙汁、沙示水、忌廉水、白柠水等品种。除零售外,先施公司另设批发部,专门批发所属工厂企业的产品。
先施公司的牙科用品(民国广东省博物馆藏)
牙科作为一个西方引进的医疗项目,一开始它所需的工具都是进口货。在先施百货公司设有牙科部专门卖牙科用品,大到治疗床、小到工具钳都可以在百货公司买得到。
HMV留声机(民国广东省博物馆藏)
由英国留声机公司生产的HMV留声机可视为“民国版的随身听”。它制作工艺精湛,唱针可以放进小格子储藏,唱臂可以拆下来,合起来就一个小黑盒子,便于携带。
虎头牌手电筒(民国广州虎辉照明科技公司藏)
民国初年,手电筒是进口产品,价格不菲。为了打破进口产品对市场的垄断,年周和邦、周开邦两兄弟在广州建立了长安金属制品厂,按照进口产品式样造起了手电筒,品牌为虎头牌。
南方牌收音电唱机(20世纪50年代广东省博物馆藏)和广州牌黑白电视机(20世纪70年代广州迪士普音响博物馆藏)
南方牌、红棉牌、电视塔牌、越秀牌、广州牌等都是旧时著名的广州本土家电品牌。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梁栋贤
审签
郑宗敏实习编辑
欧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