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map.html□徐新民正式进入小亭山墓葬考古发掘,是六一儿童节这天,纯属巧合。五月底,我们已将二环南路南侧山坡的M1-M4清理完毕,场地移交施工方,他们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施工计划作业。我们考古队则转向小亭山墓葬的主战场。按计划,先清理山坡北面的零星墓葬。墓葬不多,用时少。清理完毕,也可将这块地交给施工方。几天后,北坡山腰以上的墓葬清理完毕,汉墓破坏很严重,随葬品所剩无几。接着,在小亭山东坡和东北坡同时清理墓葬,山顶M5开始取表土,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波澜不惊。砖室墓破坏严重,残存遗物寥寥无几,司空见惯,不足为奇。按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做好相关记录,偶尔一件完整器物出土,开心一阵子。M5在小亭山山顶,地势平缓,无明显隆起,地表无陶片,心里没底气。清除表土之后,露出*褐色黏土,杂质少,无风化基岩颗粒夹在其中。这并非来自山上的黏土,底气从这土中慢慢在滋生出来。底气开始滋生,人却站在山顶发呆,看看周边的山势山景。这里到永和塔本是相连的山丘,二环南路从中捣乱,将其骨肉分离。打断骨头连着筋,明眼人一瞅就知晓。朝东,高达20米的大禹治水青铜雕像,矗立于会稽山山峰,雕像隐约可辨。大禹的英雄故事耳熟能详,大禹死后,葬绍兴会稽山禹穴,有《史记》、《墨子》等为证。娰姓家族在禹陵村守禹陵四千年余,姒姓有招字辈曾在我所工作,名招目,挺有文化的名字,善刻石,技艺了得。《越绝书》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写到“昔者,越之先君无余,乃禹之世,别封于越,以守禹冢”,两者互证。山下新建的大禹纪念馆,与大禹陵一山之隔,建筑气派宏达,陈列内容还可以再提升。我们无意评判这纪念馆是否应该建,建成怎样形式,多大的体量,但用同样的资金去保护拯救地下的延续多年越文化遗存,这才是功德无量的创举。这会稽山东及东南是平水和富盛两个镇,发现过大量越国贵族墓葬。年在平水镇王坟山北麓发现封土长径60米的土墩墓,墓内含青膏泥和木炭屑,可能是越国早中期高等级墓。年又发现一批长径在60米以上的土墩墓。在亭山以南数公里,著名的坡塘号墓发现于坡塘狮子山西麓,出土件随葬品。其中乐伎铜屋,通高17厘米,平面作长方形,面宽13、进深11.5厘米,三开间,明间比次间略宽,正面无墙无门,立两明柱;余三面为透空格子状,屋顶做四角攒尖顶,其上设八角柱,柱顶立鸠;室内6人俑,分别作击鼓、吹笙、咏唱、抚琴状。这件国宝级的青铜器,传递了徐与越之关系,青铜铸造技术等等信息。再往南数公里,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发掘的印山越王陵。史书上称之为“木客大冢”。大冢安静地坐落在环壕围成的印山上,《越绝书》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有“木客大冢者,句践父允常冢也。初徙琅玡,使楼船卒二千八百人伐松柏以为桴,故曰木客。去县十五里。一曰句践伐善材,文刻献于吴,故曰木客。”《吴越春秋》也有这样的记载。从地方志中的地望,以及墓葬规模、随葬器物等综合分析,木客大冢的墓主乃勾践之父允常无疑。从亭山往西,不远处的漓渚和福全一带,也是越国墓葬的分布区。历年工作,我们可以辨识出漓渚福全区域的重要性。这里稍加罗列:年,漓渚镇发现一批青铜兵器,有剑、戈、矛、钺等。年,漓渚镇中庄村出土过1件青铜鸠杖。年,福全镇韩家桥出土1件青铜圆銎矛。年,漓渚镇瓦窑山战国墓,出土原始瓷兽面鼎、提梁盉等随葬品。年,发掘漓渚镇小步村甲字形木椁墓1座,可惜被盗严重,随葬器物无存。如此,站在亭山之巅,环视亭山之东南西三面,不远处尽是起伏的山丘,形似一个C形,C形内的大盆地,依地图大致匡算,面积约70平方公里。盆地中,分布着一些大小不等的孤立山丘。亭山便是其中一处,且又非常特殊的一处,亭山正处在这个C形盆地的中央。正中央,有亭山与龙尾巴山夹成一个小的V形谷地。请看:大亭山向北前出,有一座小山,名癞山。在龙尾巴山向北前出,有座小山名为龟山。亭山与龙尾巴山形成V字形的地形,敞开向北约七八里,府山成靴形赫然坐落于此。这个自然的V形地貌,形似巨人张开双臂,伸展手掌,欲将府山纳入臂环。从府山向北望,杭州湾近在眼前。府山,乃“句践小城,山阴城也。”已是学界共识。还是《越绝书》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云:小城“周二里二百二十三步,陆门四,水门一。今仓库是其宫台处也。周六百二十步,柱长三丈五尺三寸,霤高丈六尺。宫有百户,高丈二尺五寸。”又说大城“大城周二十里七十二步,不筑北面。……山阴大城者,范蠡所筑治也,今传谓之蠡城。陆门三,水门三,决西北,亦有事。到始建国时,蠡城尽。”《越绝书》记载无误,那么,勾践之大城者,恰位于C形盆地的外缘高亢之地,背靠C形盆地南缘的山岭,面朝大海,向海而生。现在,绍兴在这个C形盆地中,建起现代化都市,车水马龙。两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可是沼泽遍地,水域多于陆地,有“夫越性脆而愚,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为证。亭山,真有这样的特殊吗?有答案。经调查和考古试掘,围绕亭山,有春秋战国遗址分布。龙尾巴山东面,南山遗址,一个超过12万平方米的春秋战国遗址。在V形谷地,同样存在春秋战国时期遗址,堆积相特别,有一片大范围文化层,几乎全部由印纹硬陶片和不多的黑灰土堆积而成,还有出现大量细碎烧骨的迹象。《礼记·郊特牲》有如下说法:“天子适四方,先柴。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扫地而祭,于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于郊,故谓之郊。牲用骍,尚赤也;用犊,贵诚也。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又说“取膟菺燔燎,升首,报阳也。”。《汉书·郊祀志下》也有类似的说法:“天用牲左,及黍稷燔尞南郊;墬用牲右,及黍稷瘗于北郊。”亭山在勾践大城之南,亭山下V形谷地内亭山遗址的特殊堆积相,与越国祭祀有关吗?这是线索,值得探究。从已知的情况看,这个C形盆地的越文化遗存可能超乎我们已有的认识,我期待新的发现。站在小亭山的山顶,东想西想,胡思乱想,或许有那么一点点合理成分,或者干脆就是一派胡言。无论如何,站在小亭山上的这点感悟,是我对环亭山周边的推想,毫无哗众取宠的意味。差点忘了,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距去年正式开始发掘小亭山墓葬,刚好一周年,巧合。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