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79957.html
明十三陵中的定陵是万历皇帝和他两位皇后的陵墓,是建国后 一座国家主动进行考古发掘的皇帝陵墓。我国目前对于考古的*策是,能不动土就不动土,能推后挖掘就推后挖掘。为什么这么做呢?这是基于60年前挖掘明朝的一个帝王陵的悲剧得出的惨痛教训。
这个陵墓就是定陵。明定陵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里面安葬着明代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即万历)以及他的两个皇后。
图为考古人员找到的定陵地宫入口。
地宫入口则是汉白玉雕刻而成的石门。定陵地宫深入地下27米,总建筑占地面积达平方米。
汉白玉棺床一侧的陪葬品,由于年代久远,木质的支架已经腐朽,各种文物散落一地。
考古人员正在万历皇帝棺内提取文物。定陵地宫共出土文物多件,绝大多数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
定陵地宫的后殿,远处是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材。
当年,定陵的发掘工作考古发掘队长回忆说,大量文物在发掘之后遭到损坏,而且无法弥补。发掘定陵之前,考古学家都没有见过真实的明代丝织品,发掘之后,陵墓中有许多整匹的丝织品,上面还写着尺寸、时间、产地、质地等等,十分宝贵。
定陵出土了大量玉器,大体有玉器皿、玉礼器、玉佩饰和玉料四类。玉器皿主要有玉爵、玉壶、玉盒、玉盂、玉碗、玉杯,玉礼器主要有玉璧和玉圭,玉佩饰有玉带钩、玉革带、玉佩和玉耳坠、玉簪等首饰。这些明晚期皇家玉器选材精致,以新疆和田白玉为主,抛光后玻璃光泽比较强,抛光水平超过唐宋元时期的玉器制作,接近战汉时期玉器抛光工艺;同时,这些明代宫廷玉器的制作常与錾金、珠宝镶嵌、烧蓝等工艺相结合,极尽奢华之能事。定陵出土的明晚期宫廷玉器,集中一国一朝能工巧匠造就,反映出当时的制玉水平和审美特点,代表明代晚期玉器制作的 成就。以下是部分定陵出土的明代宫廷御用玉器,请欣赏。
上图为定陵万历墓出土的金盖、金托玉碗,高7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5.9厘米,材质为新疆和田白玉,玉碗光素,敞口弧腹,圈足。放置在刻有云龙纹的金托盘内,上有嵌红宝石的镂空云龙纹金盖。
上图为定陵万历墓出土的金托镶宝石玉爵杯,通高11.5厘米、长13.2厘米,材质为新疆和田青白玉微有*沁,爵身呈元宝形,深腹,圆底,圆形柱顶上刻满纹饰。透雕龙形把,爵身琢刻龙纹,如意纹及“万”,“寿”字,三柱形柱根部刻如意云纹,爵杯配置一件錾刻勾连云纹,海水江崖,二龙戏珠纹及嵌红,兰宝石的金托,整器取意“寿山福海”,“万寿无疆”。
上图为定陵万历墓出土的鎏金银盘玉杯,口径5.8厘米、高5.5厘米,材质为新疆和田白玉,杯敞口,深腹,圈足,光素,两侧附有镂雕牵牛花形耳,花心上嵌红宝石,放置在鎏金花卉纹嵌宝石的银托盘内。
上图为定陵万历墓出土的金盒玉盂,口径10.8厘米、高4.2厘米、底径10.4厘米,材质为新疆和田白玉,圆腹,敛口,平底。腹部琢刻变形凤纹,爪持灵芝,并描金。盂底配有黑漆的圆形木托,一并置于镂空云龙,海水江崖纹的金盒内。
上图为定陵万历墓出土的玉执壶,通高25厘米、口径5.3厘米,新疆和田青白玉,壶细长颈,腹稍扁,倒龙首细流,耳形把,覆盆形盖顶上圆纽套以活环与把相连,椭圆形图足。壶腹凸起桃形开光内阴刻“寿”字,左右对称刻有“卍”字。并以花卉纹相托。玉壶配以椭圆形金托。
上图为定陵万历墓出土的玉盆,高6.3厘米、口径29厘米、底径22厘米,青玉,通体光素。外折板沿,沿边上卷,口微剑,弧腹,平底,与该墓出土的鎏金盆造型相同,为明中期的标准器型。
上图为定陵万历墓出土的玉盒,高6.8厘米、口径8、壁厚0.4厘米,青玉质,青白色中央有黑色沁斑。通体光素。圆筒形,平口,平底,直腹。底有四个矮足,稍外侈。出土时器内装有黑色圆形皂一块。
刘迎春老师玉器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