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一词最早出自晚唐诗人陆龟蒙诗篇《秘色越器》。宋、明、清迄今,学者们为“秘色”一词的确切含义聚讼不已。据宋人说,五代吴越国王钱鏐规定越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其说近是。
据百科“色”字条解释,“色”除了“颜色”一解外,尚可解为“配方”。“秘色”的“秘”意思是“机密”、“保密”,“色”的意思是“药粉配方”、“釉料配方”。故所谓“秘色”即“保密的釉料配方”之意。所以,“秘色瓷”就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
越窑鸟式杯
(故宫博物院馆馆藏)
据宋人解释是:吴越国钱氏割据*权控制了越窑场,命令这些瓷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秘不示人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故名。如赵麟在《候鲭录》中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立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谓之秘色。关于秘色瓷的质地和色泽,清人说是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从出土的典型的秘色瓷看,其质地细腻原料的处理精细,多呈灰或浅灰色
现在很多不同的博物馆和私人都向外公布自己的瓷器是秘色瓷,甚至市场上是青绿色瓷器都称之为秘色瓷,其实不然。
什么是最被承认的越色青瓷呢?
广义:越要精品青瓷(范围较广,秘色瓷其名声太大,这么定义回来低层次。)
狭义:与法门寺同类瓷器(太狭隘,与事实略有输出。)
本质:从掏胎到烧纸步步精致的越窑精品青瓷
01
佛教圣地法门寺的历史变迁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唐代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咸通十五年()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
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卷之记载。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隆庆三年(),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地方绅士杨禹臣、*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6年05月25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02
法门寺秘色瓷来源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距今约有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据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年前后,当时称“阿育王寺”。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宝寺”。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落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初时,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
法门寺宝物
年4月3日发现法门寺唐代地宫,在地下沉睡年的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宝藏――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李唐王朝最后完成的大唐佛教密宗佛舍利供养曼茶罗世界以及数面世,这批文物包括:四枚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佛指舍利;唐皇室供奉的一百二十一件(组)金银器;首次发现的唐皇室秘色瓷系列;以至古罗马等地的琉璃器群;上千件荟萃唐代丝织工艺的丝(金)织物,其中包括武则天等唐皇帝后绣裙、服饰等均是稀世珍宝;这些奇珍异宝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极为罕见的。
晚唐五代的越窑有一种秘色瓷。从前人们提到它,都沿用宋代文献,说这种瓷器是五代十国时位于杭州的钱氏吴越国专为宫廷烧造的,臣庶不得使用。至于它的釉色,也像它的名字一样,秘而不宣,后人只有从诗文里领略它非同一般的风姿。唐人陆龟蒙吟咏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五代人徐夤[yín]赞叹曰:捩[liè]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wān]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诗歌、文献的描写越是优美,越引得人们去考证、猜想,以致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而秘色瓷究竟秘在何处,知道的人越少,也就越发加剧了这种瓷器的神秘感。
第三道石门后面,放着银香炉,香炉下面的木箱里就是秘色瓷
年,随着陕西扶风法门寺宝塔的轰然倒塌,塔基下的地宫暴露出来,一批稀世之宝的出土轰动了世界,其中有令佛教徒顶礼膜拜的佛骨舍利,有唐懿宗供奉给法门寺的大量金银器、瓷器、玻璃器、丝织品,尤其重要的是,同时还出土了记录所有器物的物帐碑,让文物考古专家明明白白地知道了出土物的名称。
物帐碑上瓷秘色三个字,叫古陶瓷专家眼前一亮。
法门寺物账碑文
法门寺地宫中出土最有价值的文物当属两通碑石,即《大唐咸通启送歧阳真身志文》(简称《志文碑》)和《监送真身使随负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衣物帐碑》(简称《物帐碑》或《衣物帐碑》)。
《物帐碑》则详细记录了唐懿宗和唐僖宗供奉舍利的物品的品名、数量、规格、质地及供奉着姓名。正是依据《物帐碑》的记载,专家才确定了包括秘色瓷在内的地宫中出土文物的名称。
两通碑文至今字迹清晰,对研究唐代书法尚法的风格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法门寺物账碑文
监送真身使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等如后:重真寺将到物七件:袈装三领、武后绣裙一腰,蹙金银线披袄子一领。水晶停子一枚。铁一枚。真身到内后,相次赠到物一百二十二件:银金花盒二具,共重六十两。锡杖一枚,重六十两,香炉一枚,重三十二两。圆无盖香炉一副,并台盖朵带,共重三百八十两。香宝子一枚。共重四十五两,金钵盂一枚,重十四两三钱。金袈裟三副,各五事,毳纳佛衣二事。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新丝一结,百索线一结,红绣案裙一块,绣帕二条,镜二面,袜十双紫鞋三双。绣幞十条。宝函一副,八重,并红锦袋盛。第一重真金小塔于一枚,并底衬共三段,内有银柱子一枚,第二重石函一枚,金框宝钿真珠装。第三重真金函一枚,金框宝铀真珠装。第五重真金花函一枚,以上计金四十七两二分,银十分半。第五重银金花作函一枚,重四十两二分。第六重素银函一枚,重四十七两三钱。第七重银金花作函一枚,重六十五两二分。第八重檀香缕金银棱装铰函一枚7银锁子及金涂锁子七具,并钥匙链子等,共计银一十六两四钱。银金涂花菩萨一躯,重十六两。银金花供养器物共四十件。内子一十枚,被罗子一十枚,垒子一十枚,香案子一枚,香匙一枚,香炉一副,并碗子钵盂子一枚,羹碗子一枚,匙著一副,火著一对,香盒一具,香宝于一枚,以上计银一百七十六两三钱。真金钵盂、锡杖各一枚,共重九两三钱。乳头香山二枚,重三斤。檀香山二枚,重五斤三两。丁香山二枚,重一斤二两。沉香山二枚,重四斤二两。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席褥幞头巾子花鞋等,共计七百五十四副。银金花盆一口,重一百五十五两。香囊二枚,重十五两三分。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龟一枚,重二十两。盐台二副,重十三两。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随求六枚,共重二十五两。水晶枕一枚,七孔针一,骰子一对,调达子一对,棱函子二,琉璃钵子一枚,玻璃茶碗托子一副,玻璃碟子十一枚,银棱檀香木函子一口。花罗衫十五副,内七副,跨八副,各三事,花罗袍十五副,内八副,跨七副,各四事。长袖五副,各三事。挟可幅长袖五副各五事,长暖子二十副,各三事。内五副锦,五副绮,一副金锦,一副金褐,一副银褐,一副龙纹缔,一副辟邪绮,一副织成续,二副白氍,二副红络撮。下盖二十副,各三事。接(勒筒袜筒)五具,可幅续袍五领,纹毂披衫五领,缭续浴袍五副,各二事。缭续影皂二筱,可幅臂钓五具,可幅勒腕帛子五对,方帛子二十枚,缭续食帛十条,织成绮线续长袜四十双,蹙金鞋五双,被褡五床,每床绵二张,一张,锦席褥五床,九尺簟二床。八尺席三床,各四事。八尺踏床锦席褥一副,二事。赭*熟线续床罩五条,耪*罗缔枕二条,绯罗香倚二枚。花罗二幞头五十顶,绘罗单幞头五十顶,花罗秧帽子五十顶。巾子五十条,析皂手巾一百条,白异纹续手巾一百条,揩齿布一百条,细异纹续皂四条。白藤箱二口,玉椁子一枚。靴五双,各并毡。
惠安皇太后及昭仪晋国夫人衣计七副:红罗裙衣二副,各五事,挟领(有花纹的丝织品)下盖二副,各三事,以上惠安皇太后施;裙衣一副,四事,昭仪施;衣二副,八事,晋国夫人施。
谙头施到银器衣物共九件:银金花菩萨一躯,并真珠装,共重五十两。并银棱函盛银锁子二具,共重一两,僧澄依施;银白香炉一个,并承铁,共重一百三两,银白盛香合一具,十万两半,以上供奉官杨复恭施;银如意一枚,重九两四钱,袈裟一副,四事。以上展弘照施;银金涂一枚,重四十一两,僧智英施;银如意一枚,重二十两,手炉一个,重九二两二分,衣一副,三事7以上展明肃施。
以前都计二千四百九十九副、枚、领、张、口、具、两;钱、锱等。内金银宝器衫袍及下盖裙衣等,计八百九十九副、枚、领、张、口、具等,金器计七十一两一钱,银器计一千五百二十七两一锱。
右件金银宝器衣物道具等并真身,高品臣孙克*、臣齐询敬、库家刘处宏承旨,臣刘继与西头高品彭延鲁、内养冯全漳、凤翔观察留后元充及左右街僧禄清澜、彦楚、首座僧澈惟应,大师清简、云颖、惠晖、可浮、怀敬、从建、文楚、文会、师益、令真,志柔及监寺高品张敬全,当寺三纲义方,敬能、从湮,主持真身院及隧道宗爽、清本、敬舒等一同点验,安置于塔下石道内讫,其石记于鹿项内安置。咸通十五年正月四日谨记。
金函一,重二十八两。.银函一,重五十两。银口伽口口口口口一两口口口口水碗一对,共重十一两。银香炉一,重二十四两。口口台三口,共重六两。以上遍觉大师智慧轮施。
中天竺沙门僧伽提和迎送真身到此,蒙恩赐紫,归本国。兴善寺僧*支书;凤翔监*使判官韦遂*、张齐果迎送,真身口当供养。真身使小判官周重晦、刘处权、品敬权、口口口、张口口、右神策*营田兵马使孟可周、武功县百姓口头王宗、张文建,王仲真等一百二十人各自办衣装程粮,往来异真身佛塔.
03
法门寺秘色瓷鉴赏
八棱净水秘色瓷瓶为《物账碑》记载秘色瓷之“遗漏之物”
八棱净水秘色瓷瓶
八棱净水秘色瓷瓶出于法门寺地宫的中室内。其造型十分优雅,端庄规整,釉色晶莹,胎质细密。瓶颈细长,直口,圆唇,肩部圆隆,腹呈瓣瓜棱形,圈足稍外侈。在瓶颈与瓶身相接处装饰有相应的八角凸棱纹三周,呈阶梯状。通体施明亮青釉,有开片。足底露胎,胎色浅灰而精致细密。高21.5厘米、最大腹径11厘米、口径2.2厘米、颈高11厘米,重克。
在发掘时,瓶口覆有一颗大宝珠,瓶内装有29颗五色宝珠。遗憾的是这么精致的瓷瓶在《物账碑》中竟没有记载。后经专家鉴定,瓷瓶的釉色、胎质与其他秘色瓷完全相同,应该算在秘色瓷的行列之中。再从佛教的仪轨看,此瓶出土时内有宝珠,应属于密教的供养器“五贤瓶”“五宝瓶”之类。用它盛上五宝、五药等以消除烦恼、去除尘垢,系为佛家宝物。
我们再来聊聊另外两件秘色瓷。越窑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和越窑五瓣葵口秘色瓷盘,是发现在地宫中室的檀木箱内。这两件秘色瓷通体均施青绿色釉,釉色均匀,光洁莹润,器形规整。不论是碗还是盘子,其外壁均留有仕女图包装纸的痕迹。
越窑五瓣葵口秘色瓷盘
最令人感到奇特之处就是,在灯光的照射下,碗和盘内清澈明亮,玲珑剔透,无中生有,恰似一汪清水盛于碗或盘内!正如五代诗人徐夤(yín)的诗中所说:“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
我们都知道,碗和盘内并没有盛水,可为什么在灯光的照射下就偏偏会出现“无中生有,似盛有水”的现象呢?
原来是由于工匠在制作这些秘色瓷时,将器物的底部巧妙地设计成略微向器物内部凸起,这使碗或盘的底部形成了一个微小的弧面,再加上青绿透明的釉面,就使得碗或盘的底部近似一个“凸面镜”,对光产生的了发散作用,进而形成了视觉差。这便是秘色瓷产生“无中生有,似盛有水”现象的真正原因。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底部仕女图案和烧造支钉痕
在前文中也说过,这两件秘色瓷的外壁均留有仕女图包装纸的痕迹。这些秘色瓷是发现在地宫中室的金银包边的圆形檀香木箱里,箱子内有一个丝绸包裹,打开包裹便看到被薄纸包裹着的秘色瓷。
由此可见,在当时,秘色瓷作为佛骨舍利的供品放入地宫时候,人们为了减少瓷器之间的摩擦碰撞,便先用绘有仕女图案的纸张包裹秘色瓷,然后再用丝绸包裹,最后放入到金银包边的圆形檀香木箱里供奉给佛祖。
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是带着多么虔诚的心来供奉佛祖啊!可没想到的是,当经历了年后,人们再次看到这批秘色瓷时,当时用来包裹秘色瓷的纸张已经成了灰片和印痕,纸张上的仕女图案却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了研究唐代仕女绘画的珍贵资料,也让我们后人再一次看到的了大唐盛世下仕女的华丽装容!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
在地宫《物账碑》中又提到了“内二口银棱”,它们到底是指哪两件秘色瓷呢?地宫中出土的秘色瓷,12件为素面青釉秘色瓷器,只有两件为样式、纹饰相同的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其中一件碗口沿为五瓣葵口,碗身斜腹,高圈足。碗内壁施青*釉,釉质滋润,开片细碎。碗外壁髹深蓝色漆,并有平脱雀鸟团花5朵,纹饰鎏金。两碗口、底沿均包有银棱。高8.2厘米、深7.1厘米、口径23.7厘米,重克。此两碗无疑就是“内二口银棱”碗了。碗外壁的雀鸟团花纹饰纤细繁缛,刻划精细入微,外观雍容华美,富丽堂皇。其中,每朵团花上的雀鸟比翼双飞,富于自然情趣,一副春意盎然、花香鸟语的景象跃然在眼前。其图案设计大气饱满,寓意祥和,工艺酷似今天的窗花剪纸技艺。虽是平面设计,却在碗壁的曲线映衬下巧妙而富于变化,显得动感十足,有呼之欲出的立体感。像这种以花卉雀鸟为题材的装饰图案在盛唐十分流行,大多比喻夫妇美满幸福之意。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纹饰
种金银装饰瓷器的工艺做法是:先按照设计要求镂刻出雀鸟团花纹银箔纹样并鎏金;再把此纹样粘贴在*秞秘色瓷碗的外壁上,髹漆盖住纹样;最后,研磨“推光”直到雀鸟团花纹样显露出来并与碗壁黑漆厚度平齐而融为一体时,即为“金银平脱”。据《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和杨贵妃赐给安禄山的就有金平脱犀头匙筋、金银平脱隔馄饨盘、平脱着叠(碟)子及金平脱装(妆)具玉合(盒),金平脱铁面椀(碗)等物品。又有《唐氏肆考》记载:唐末前蜀王王建,报送“朱梁”(后梁太祖朱全忠)的信物中就有金棱碗。王建在信中说:“金棱含宝碗之光,秘色抱青瓷之响。”这就证明金银平脱在唐代极为盛行,并且在五代已有用金银装饰秘色瓷的工艺了。日本正仓院收藏有我国唐代的金银平脱铜镜、木琴、皮箱等,但就是没有金银平脱瓷器。
所以这两件出土的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它们独具匠心,完美地将“金银平脱”装饰在如冰似玉的秘色瓷上,是陶瓷史上一次重大的装饰工艺创新,在我国乃至世界考古发掘中也属首次发现。
04
法门寺秘色瓷的佛教美学
法门寺是中国佛教的一处千年圣迹。年4月3日,法门寺因修建半壁坍塌的明代真身砖塔,考古工作者在塔基下意外发现了唐代真身宝塔地宫。在这批发掘出土的唐代珍贵文物中,共有13件(另有一件未记载)唐代越窑青瓷。在同时出土的石刻《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碑文中,将这批精美绝伦的越窑青瓷记载为“瓷秘色碗七口,内二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这里所谓的“秘色瓷”就是越窑青瓷。这14件瓷器(包括未入帐的一件)表面呈现为有差异的两种釉色,其中12件为青绿色或湖绿色,另外两件为青*色。从釉色品质上看,釉质晶莹润泽,色泽非常纯正,看上去仿佛湖水一般清澈洁净;从器型上看,造型独特,轮廓线条自然流畅、大方得体;从制造技艺上看,作工非常精巧,器物的口、腹、底各部浑然一体。如此数量多、质地优良、制作精巧的唐代皇室秘色瓷的出土,在我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它不仅揭开了唐代秘色瓷的身世之谜,使中国陶瓷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也为今后秘色瓷的鉴别提供了真实的实物标准。因此,研究法门寺秘色瓷的佛教美学特征,对于全面了解法门寺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门寺秘色瓷在造型上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著名陶瓷艺术家杨永善先生将中国古代瓷器造型成就归纳总结为四条:一是通过象形取意来塑造器形方法;二是器形工整的求全造型方法;三是造型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改的方法;四是造型生动富有诗意的方法。这四条对于评价瓷器造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法门寺秘色瓷来说,造型上的艺术特征还表现在“三个结合”方面。
越窑瓷莲花碗
(三星博物馆)
抽象与自然的结合,体现其原生性。瓷器的造型艺术,包含了多重丰富的内涵,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一种生命的理念。艺术的抽象是一种传统的造型方法,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说:“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也就是说,依据自然现象和实际物体,通过简约化或提取其中特征的手法,从而构成另一个简洁的、概括的形象。秘色瓷的碗、盘、碟、瓶中就包含了不少荷花、菱形花、葵瓣的造型。出土的五瓣花口内凹底秘色瓷盘的沿口呈现出五曲花瓣的形状,线条生动流畅,造型高雅清秀,宛如一朵正在绽放的花朵,体现了象形取意、抽象与自然结合的造型特征。它不但具有较好的美感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传达出唐代宫廷贵族的审美情趣和爱好,流露出深层次的审美意蕴。功能与审美的结合,体现其装饰性。尽管审美文化是“一种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但它终究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制约。如唐代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交往频繁,宗教信仰自由,所以唐代的饮食文化、茶文化十分盛行。在唐代名目繁多的饮食瓷器中,生产各式各样的碗、盘占据了日用瓷的首位。精美绝伦的秘色瓷作为唐代宫廷的贡品,完美的诠释了器物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结合。法门寺秘色瓷器中的葵口造型始见于唐代,是瓷器碗和盘的花口形式之一,主要是在圆形瓷器口沿上做了等分的连弧花瓣状,形似秋葵花,故名葵口。常见的葵口有四瓣、五瓣、六瓣之分。法门寺出土的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就属于其中的一种,它的造型简约,干净利落,设计新颖巧妙,满足了宫廷贵族对瓷器的艺术审美追求和实用需求,不仅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风范,而且体现了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结合。宗教与艺术的结合,体现其神圣性。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在经济基础、*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密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尤其在唐代,与密宗有关的文物,多来自皇室的供养,也表现出唐代皇室对密宗的优宠。法门寺作为佛教密宗供养圣物的圣地,地宫中各类文物的形制、文饰和布局,在精神内涵上都与密宗密切相关,可见密宗在唐代对皇室的影响深远。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瓷器制造者自然而然地按社会不同阶层的要求将佛教艺术的内容表现在瓷器上。于是,莲花瓣、莲花或荷叶、佛像以及佛祖身上的特征在瓷器上体现的越来越多,并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地宫中八棱净水瓶没有放置在叠装的秘色瓷漆盒之内,在《衣物帐》碑文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它的釉色、釉质和特征上分析,与其他的13件秘色瓷大体相似。这件瓷器出土时瓶内装有五色宝珠共29颗,瓶口上覆盖着一颗大宝珠,陈列方式显然与密教仪式有关。它的外形具有小口,圆唇,长细颈,八棱瓶身,圈足,颈下有三条平行凸棱的特征。整体造型优美、刚劲有力,瓶体各部分比例匀称,给人一种玉立多姿,挺拔秀气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