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山,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境内,海拔35米。山上有一座寺庙,依势建有三殿,另有L型楼房一栋,除了客堂及僧寮之外,还有卧佛殿、观音殿。
卧佛殿内,一尊沉香整木圆雕卧佛造像,法相端庄、工艺精湛、塑造细腻,连同佛龛,重达数吨。
观音殿内,一尊玉观音坐像,一米多高,质地温润、精细娴熟,观音神态安详,面颊饱满,衣纹飘逸而流畅。观音坐姿端正,慈悲大度。
据说,此二尊佛像是近期刚落座于羊山寺,出自贵州一王姓佛弟子处。
外观羊山寺,除了二尊神圣佛像之外,与其他寺庙相比,乍看无甚不同,怎么就敢称为“佛事修行祖廷”?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强者跨州连郡,弱者宰割县邑,相互间征伐攻讨,使得海内混乱不堪。而就在这无休止的混战背后,则是累累白骨、赤地千里的惨重代价。依据古籍相关数据推测,至少有二千万以上的人死于战乱,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死于屠城。话说,东汉中平五年(公元年),有一丹阳(今安徽宣城)豪强笮融(字伟明),聚数百人,投奔徐州牧陶谦。陶谦顾及老乡情分,让笮融在手下任职。不久后,又任命笮融为下邳国相,并负责运输广陵郡(今江苏江都)、下邳郡(今江苏睢宁邳州宿迁一带)和彭城郡(今江苏徐州铜山区)的粮食到徐州州治郯县(今山东郯城)。而笮融得到此三郡粮食和封国进贡物品后,并没有送到郯县去,反而占为己用。拥有这些物资后,笮融邀请有华夏 僧之称谓的严佛调老法师协助,在下邳国都城西南二里处的羊山坡上兴建了一座浮屠寺(今徐州古邳镇羊山寺),以祭祀佛陀。浮屠寺(也称九镜塔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可容三千余人。山顶建有九镜塔,塔为砖石结构,八角九级,各层均有飞檐翘角,塔身内外有佛雕尊,饰以*金锦衣,塔内有级台阶,盘旋而上直至塔顶。塔上有九个铜镜,八面朝八方,中间一面朝天,故名“九镜塔”。据说,这是中国建塔史上,有文字记载和形象描述的 座塔,号称“天下 塔。”只可惜在元朝时毁于战火,明成化年间重建后又毁于兵灾。浮屠寺的佛祠、佛塔结构,成为我国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其佛寺布局的形式基本上延续至唐初。祠内所塑之*金塑身的佛像也是我国文献上有关佛像铸造的最早记载。其免除佛教信徒徭役赋税的做法,也成为以后历代官方支持佛教的举措之一。同时,浮屠寺的活动也使下邳在此后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始终是我国佛教的重镇之一。浮屠寺落成,笮融将附近各郡的佛教徒迁入下邳,每日诵经念佛。在佛祖诞辰(农四月八日)节时,浮屠寺还举办浴佛法会,设食物于寺院道路两旁,供民众食用。此外,笮融还要求下邳民众诵读佛经,以祈求神灵护佑一方安宁。但不幸的是,东汉初平四年(公元年),曹操以替父报仇为由,起兵讨伐陶谦,并将刻骨仇恨发泄在徐州百姓身上,所到之处都以屠城作为报复。“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见《后汉书·卷七十三》)。笮融听闻曹操杀来,便带领手下士兵和部属男女共一万多人南逃至广陵郡。广陵郡长赵昱,将笮融奉为贵宾,并摆下酒席招待笮融及士兵和部属,笮融看到广陵郡物丰民富,不禁贪心念起。于是,在一次酒宴里,借以敬酒的时候,斩杀了赵昱,并带着其手下士兵和部属掠夺广陵郡的财物之后,又南下秣陵(今江苏江宁)。秣陵郡守薛礼设宴款待笮融,但是笮融故伎重演,杀害薛礼,吞薛礼的部属,又投靠扬州刺史刘繇。东汉兴平二年(公元年),扬州刺史刘繇命笮融协助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县一带)朱皓,进攻荆州牧刘表。笮融到达豫章郡后,又重施故伎,杀朱皓,自做豫章郡长。刘繇得知后大为震怒,带兵攻伐笮融,笮融部属溃散。笮融逃亡到江西省南昌深山中,被百姓和山越联手杀死,将笮融首级献给刘繇。笮融非常残暴,却聘高僧、兴佛事、建佛塔、聚信徒、济民众,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彪炳性的功业,成为中国佛教史上一位代表性的人物。就笮融的所做所为,有人说:“他是个佛系屠夫,一手屠刀一手佛,拯救超度乱世中那些身陷无间地狱的人们。”也许,正如他筹建的九镜塔,借用上天佛光,照见自己似魔似佛的诸多身相,照见乱世中八方众生饥饿、瘟疫、人相食啖、白骨委积的痛苦惨状。笮融死后两年,浮屠寺 位祖师严佛调法师,在天竺、大月氏等国弘法的路上圆寂。严佛调法师圆寂二百五十四年后,南北朝时,下邳一位俞姓人家带幼子到羊山浮屠寺拜佛进香。小孩子见到寺中的陈设和环境,颇感兴趣,即不愿回家。俞姓父母怜其志,允许其留在浮屠寺中,皈依僧侣范道人。这便是羊山浮屠寺的第二位祖师——僧佑。僧佑十四岁时,其家人暗中为他择女订婚,他得知后,便逃往钟山定林寺(今南京市定林寺),从法达法师出家,法名僧佑。僧佑年满二十,受具足戒,从当时律学名匠法颖研究戒学。梁《高僧传》说他“竭思钻求,无懈昏晓,遂大精律部,有励先哲”。他的授业师法颖圆寂后,他亦成为律学名家,常应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之请讲律,听众踊跃,多至七八百人。齐永明中(公元年~公元年),僧佑被朝廷派往三吴试简(考试)僧众,宣讲《十诵律》,收受供养丰厚,,但他将这些财物,用之于修缮定林、建初诸寺,或举行“无遮大会”广行布施,或建立经藏、搜校卷轴。因此,僧佑名声远扬,受到朝野敬重。朝中凡有关僧事,均请他参与审决。僧佑晚年,患脚疾,行走不便,梁武帝萧衍特许他乘舆进入内殿,为宫内诸人说法或授戒。梁天监十七年(公元年),僧佑于建初寺圆寂,终年七十四岁,葬于钟山定林寺旧墓。僧佑是南朝的高僧,历齐、梁两代,名重当时,受到皇室的敬重,他的缁素门徒有智藏、慧廓、宝唱、明彻、临川王萧宏、南平王萧伟、刘勰等一万一千余人,其中刘勰是中国文学史上 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僧佑一生做了三件大事,即弘传《十诵律》、编写佛教文史传记资料和设计建造新昌大佛寺石弥勒像以及多处佛像。僧佑著述仅存的三部书中,在佛教史上影响 用途最广的是《出三藏记集》和《弘明集》二书。前者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古老的综合性的经录和文献汇集,后者则是一部佛教历史文献汇编,历史价值极高。在造像工艺设计上,梁《高僧传》说:“佑为性巧思,能目准心计,及匠人依标,尺寸无爽”。光宅寺的大铜佛、摄山的大佛像和剡县的石佛(即新昌石城弥勒大佛)等,都由他设计和监造。其艺术造诣高超被誉为“不世之宝,无等之业”,成为佛像艺术中的宝贵遗产,弥足珍贵。从东汉末年至南北朝,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寺出现两位对佛教贡献极大的祖师,这在中国佛教史上,仅有下邳浮屠寺(今江苏徐州古邳镇羊山寺)一处。借用今天古邳镇羊山寺住持觉明法师的话说:下邳羊山寺完全能称得上“中国东方佛文化发源地”和“佛事修行祖廷”。图文转载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往期回顾1、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2、凡事有因果万事有轮回3、心不正净身就多病4、细节见人品小事见人心5、冬季养生妙招:巧妙醒酒,简单搞定干燥、挠痒、咳嗽等症状6、吃亏养德忍耐养心7、发愿修善改变命运8、易中天:禅宗的境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